• 介绍 首页

    国民法医

  • 阅读设置
    国民法医 第704节
      崔启山注意到老太太的年龄,不答反问:“您是这楼里的业主吗?是以前就住这里吗?还是后买的房子。”
      “谁买这里的房子啊,都等着改造呢,说改造,又不改造,现在等拆迁吧。”京城的老太太,还是很愿意阐述自己老bj的身份的,紧接着就道:“这房子还是我爸那时候分的,后来我爸走了,我几个哥哥的条件好,就把这个房子给我了。现在是给我孙女当学区房,中午吃顿饭,午休一下子,晚上再带她家去。”
      “这边房子不改造不拆迁,是因为那个案子吧。”崔启山提出一个坊间传言。
      老太太脸色一变:“以前觉得不像,现在感觉是有可能呀。哎,你说关我们什么事,隔壁小区都装电梯了,就因为我们的楼里出了命案,说不装就不装了。拆迁更是不说了,我们这么好的位置,凭什么不拆迁啊……”
      “等于说,那个案子还没破?”
      “谁知道呢,应该没破吧。”
      “那案子发生的时候,您在这边住吗?”
      “住。跟爸妈和几个哥哥住一起,我家也是那次之后,才下定决心给买房的。”
      “那您觉得,凶手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太太想都没想,道:“说不好就是厂里的工人。”
      “恩?为什么?”
      “因为张校明喊‘下岗再就业’,你想想,你要是厂里的工人,你愿意下岗再就业吗?多少人恨不得捅了他。最后不就被捅了吗?”
      “我记得当时抓了几个人,说是喊过这个话的人。”崔启山是在回忆卷宗。
      老太太道:“张校明是上班时间被捅死的,工人都在上班呢,哪里有空捅他呢。”老太太说着抬起头来,再次问道:“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我们是警察!”崔启山说这个话的时候,面带微笑且严肃,等着看老太太的反应。
      “你们又要搞这个案子了?”老太太的眉头皱一皱,并没有想象中的欢迎。
      崔启山一愣:“前面有人搞这个案子吗?”
      “你们不是隔几年就搞一下,我群都加了好几个。”老太太说着怀疑的看向崔启山:“你证件呢?”
      京城的老太太,用审视的目光看着你的时候,压力是有一些的。
      崔启山不禁苦笑两声,拿了证件给老太太看,再继续问问题。
      终于把人给问烦了,再逮了几个路过的问了问,最后查了老太太所说的群。
      都是以前的专案组的成员建的。
      崔启山苦笑一声,道:“估计跟咱们一样,每隔几年,偷偷的调查一下,也不敢大张旗鼓的启动,就私底下先调查。可能是想等收集到了证据,再往上面报。可惜,一直没收集到证据。”
      崔启山说的一本正经,就是话不好听。
      江远点头。
      崔启山接着感慨了一句,又道:“当年接触这个案子的专案组成员,大部分都已经退休了,现在再搞这个案子,主要得看审讯的结果了。还要看嫌疑人的表现。”
      崔启山说的就是正常的命案积案的侦破过程。
      20多年前的案子,大部分的证据都消弭了,所以,这样的案子是非常需要嫌疑人良心发现,或者身边人举报成功的。
      如果审讯民警能让嫌疑人直接开口认罪,那是最完美的。不能做到,也得嫌疑人配合说出一些信息来,如果都不行的话,这样的积案就非常难了。
      所以,崔启山更多的是将希望寄托在江远发现的那个指纹的所有人身上。
      江远微微摇头,道:“他不一定会交代。交代了,就是命案嫌疑人了。人,估计也不是他杀的。”
      前者,崔启山保留意见,只问后者,道:“你怎么知道不是他杀的人?”
      “王福庭,也就是我比中的那个嫌疑人,他的指纹是留在院墙上的,院墙上没有血迹。而从受害者的伤口和倒地的位置来看,受害者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抗的,王福庭如果参与杀人了的话,衣服和手是很容易沾染血迹的,院墙不能那么干净。”
      “这么说,这个王福庭还可能是完全的案外人?”崔启山说着都焦躁起来:“我就说,事情不可能这么顺利!”
      第990章 奢望
      江远在建门院的小区里走来走去,走了很久,将案发的4楼看了许久,又将案发的那间房仔仔细细的重新勘察了一遍,再将整个小区都转了一圈又一圈,期间还不时的拿pad出来,取照片出来比对。
      值得说明的是,案发的房间是始终保持原样的,自案发之日起就没有再给其他人住过,后来能出售了以后,房子也是由受害人家属买了去。
      等江远准备要走的时候,天已是黑透了。
      “回去吧。”江远上车就闭眼假寐起来。
      崔启山想问,迟疑了一下,干脆也没问,直接就上了后面的一辆车,让江远好好休息。
      “怎么样?”后车的副驾驶,李江扭过头来问。
      “不知道。我没问。”崔启山回答了以后,再道:“其实也想得到,如果能有什么直接点的结论,或者是好用一点的线索,江远肯定会说出来的。”
      “也是。不过,都20多年了,这里面还是住人的环境,再有线索什么的,也太逆天了。”李江说的就很现实,再牛逼的专家,也不能这样子查线索,太超出常识了。
      “是啊,其实都江远这个级别的专家了,只要能有点东西,他估计就直接用了。”在崔启山看来,到了江远这个层次,普通的政治问题都不太能阻碍他了,像是有需要的话,组织个几万人的大排查什么的,对江远不跟日常工作一样。
      而类似的操作,普通的刑警可能得想好几天,写上一本子的可行性分析给领导,或者是真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申请这么做。更大的可能是根本不会申请,除非领导主动提供这样的资源。
      所以,就正向破案这一点来说,江远是非常令办案机关放心的。
      崔启山至此,也是得出结论,略感遗憾的道:“这样看来,江远估计是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线索了,接下来,就还是要看审讯了。”
      李江回头看看崔大队长,见他表情真实,不禁感觉遗憾,道:“如果一点线索都没有的话,这个案子估计就被动了。这个抓出来的嫌疑人,叫王福庭吧,他都是端达的副总裁了,不可能是个傻子的,怎么可能承认杀人?”
      这里就是许多积案难以推动的原因之一。因为案件成为积案,很多时候就是证据不足,找不到凶手。而经过了很长时间之后,如果没有新证据,而只是确定了嫌疑人的话,嫌疑人的供词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如果关心相关的新闻的话,很多时候都可以看到,嫌疑人是泪流满面,面有愧色,被良心折磨得吃不好睡不着,然后遇到警方的询问,有的人都不需要警方询问,自己就自首了。
      换言之,嫌疑人如果没有良心,没有羞愧,不愿意给警方口供的话,这个案子就非常难办了。
      常见的三种积案侦破模式里,偶然发现类的最不稳定,原因也在这里。
      通过新技术革命确定了凶手,那就有确凿的证据了,或者原本已经确定了凶手,只是完成了最后追逃的步骤了,那抓到人,确定彼人乃此人即可。案情相对都是清晰的。
      偶发类的最难的地方,其实还是案件的事实。
      就本案来说,王福庭的指纹出现在了围墙上,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证据,但还没有重要到能证明王福庭是凶手的程度。
      最重要的是,王福庭是不是凶手呢?他如果不招供,那连江远其实都无法证实。
      车里都是老刑警了,互相交流几句,再捋一捋思路,崔启山就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回局里了,咱们也别啰嗦了。”
      “知道。其实咱们就是出来勘察一下,都这么多年了,找不到线索太正常了。”李江配合着将崔启山想说的话给说了出来。
      “是这么个道理,你在群里也提醒一声,不要谁说漏嘴了,回头让江队面子上难堪。”崔启山再叮嘱一句,也闭目养神了。
      这个案子可是真的费神,就算他全程只做旁观,也感觉心力憔悴了。
      车队驶入正广局的大院,周围早已是一片寂静。
      时间太晚了,就算是刑警,也到了该休息的时间了。
      崔启山摇摇摆摆的下车,就见前方光亮处,有几个人影晃动,显是在等待自己几人。
      “陶支还等到这么晚?江队的待遇就是不一样。”崔启山念叨了一句,摇摇晃晃的往前走。快到跟前了,才突然觉得不对,光亮处,怎么有一个身材爆好的女人的影子。
      崔启山第一时间就摸腰里的枪,他今天跟着江远出门的,所以特意申请了一把枪在身上。
      该说不说的,警局虽然有女警,虽然也有美女警察,但没有女警会穿着如此显露身材的衣服在身上的。
      如果有,他老崔不应该不知道的。
      综上所述,门口迎接自己的这队人,四舍五入就代表着危险。
      “老崔。你把枪的保险给我关好了!”陶鹿一声断喝,将崔启山给惊醒了。
      再抬头,就见陶鹿已经站到了前排。
      崔启山赶紧扣好枪,立正行礼。
      “这位是受害人的亲姐姐。”陶鹿第一时间做介绍,免得再出误会。
      “张校雅。”光影中,踩着细跟高跟鞋的女士自我介绍道:“我是张校明的姐姐,听说你们在调查张校明的案子,我特意过来看看。”
      “这个……我们也就是了解一下,还谈不上调查。”崔启山下意识的撒谎。
      “我知道你们的顾虑,其实没关系,我只是想过来了解一下情况。”张校雅说着笑笑,看向先走上楼梯的江远,道:“我听说江远很早就去勘察现场了,所以过来等你们,没想到你们勘察到这么晚。”
      江远笑笑:“不好意思。”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江远先生能如此认真的勘察现场,我很感谢。”张校雅浅浅的笑了一下,再道:“虽然说起来有点急迫,不过,我确实是想知道,江远先生有所发现吗?”
      崔启山见状,赶忙咳咳了两声,道:“那个……张女士,建门院的情况您也知道,相隔这么久了,江远虽然勘察的很认真,也不能说就一定会有发现……”
      “我理解。”张校雅并没有太多的失望,捋了一下头发,道:“其实之前几次的勘察,我就已经明白了,不过,总是有点奢望……”
      “也不能说是一点发现都没有。”江远突然开口,将双方颇有默契的聊天模式给打破了。
      张校雅瞬间惊喜,立即看向江远:“你有找到线索吗?”
      “有一点,但不多,你不要太激动。”江远还是愿意给张校雅同步一下情况的。
      事实上,正常的刑事案件,如果牵扯到受害人的话,尤其是凶杀案的受害人,负责的警察,多多少少都会同步一些案情进展给受害人家属的。不说也是很困难的,因为受害人家属是会打电话或者找上门来的。
      在这一点上,张校雅跟普通家属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她手里说不定还掌握着一些家属自行调查来的信息。另外,张校雅本身也是可以带来大量资源的。
      陶鹿更是惊喜莫名,别说案件侦破了,看张校雅的态度,只要有点突破,都是振奋人心的。
      “我们到会议室细说吧。”陶鹿态度愈发的端正。
      李江则是趁乱将目光放在大队长崔启山身上,要说起来,自家大队长的某些判断,很多时候真的是错的离谱。偏偏崔启山还总是获利的一方。
      第991章 论迹
      吸……
      江远坐进会议室里,就有人送上来泡好的不怎么好喝的绿茶。
      江远也是口渴了,先就吸溜吸溜的喝着。
      一会还要说话呢,不补点水,对身体不好。
      张校雅仔仔细细的打量着江远。
      她在刑警支队里等了江远好几个小时,原本以为江远下午就回来了,后来等到了傍晚,再后来等到了深夜。
      如果是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几乎没几个人敢让张董等这么长时间。张校雅也不会惯着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