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六零年代好日子

  • 阅读设置
    六零年代好日子 第93节
      “妈,赶紧回家吧。”珍珍人小灵活,几下挤出去,她有时候会称呼王红芬‘娘’。有时候就随城里的习惯改叫‘妈’。
      “来了来了。”
      母女俩回家后累的不行,早上的包子已经消化掉了,珍珍拿出一份十寸的香肠披萨当两人的点心。
      王红芬还是第一次吃披萨:“干嘛把馅放上面?还做的这么大?”
      珍珍拿起一角披萨咬着:“娘,这是外国人的饼,不是咱们国内的。”
      王红芬立马对着珍珍做了个‘嘘’的嘴型。
      “知道啦!”珍珍后知后觉的点头,唉,还是不太习惯现在这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氛围。
      王红芬吃不惯这外国的饼,吃了两口之后,莫名的觉得还行,带点奶味,又甜又咸的。
      吃完歇了会后王红芬起身,翻捡着买来的猪肉:“这后腿上肥肉少,做成肉丸子吧。”
      “娘,多做点。我哥他们过年还是来这边吗?”
      “嗯。”要是回村上的老屋过年,要带老些东西回去,太麻烦了。
      珍珍从小镇里拿出塑料大盆,里面是分隔好的半扇猪肉,带着猪头和前后腿。
      过年怎么能少的了鱼呢,她又拿出一个塑料盆,里面装了些河鱼出来。
      小镇陆地上的河流是淡水,她放养了些河鱼在里面,几年时间长得老大了。
      拿了七八条两斤左右的鲫鱼出来还有一条胖头鱼,鲫鱼最寻常,胖头鱼最适合炖豆腐。
      几条鱼活力十足,蹦跶的欢,还好珍珍没在盆里放水。
      “太多了。”王红芬吓得打开门看了看外面,回头语重心长地说:“各留个两斤就行。”
      珍珍不愿意:“咱家那么多人两斤怎么够呀,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她在盆里挑挑拣拣:“猪头得留下。”
      “这个行!”猪头不贵,上面可吃的肉一点不少,王红芬点头。
      “娘,排骨做糖醋的,五花肉红烧。”珍珍拿了一扇肋排,看着多其实上面的肉没多少。
      五花肉也是一样,锅里翻炒炖煮后油都煸出来了,分量是大大的缩水,一扇排骨也就能做大汤碗的量。
      五花肉也是,六斤五花肉才能烧一大海碗。
      王红芬点头,这些闺女都爱吃,做的少了上桌子都抢不到。
      “那再留下个十斤腿肉包包子吧。”珍珍哎呦了声:“差点忘了,熬点油渣放包子里,香得嘞!”
      她又拿出几斤白白的板油,能熬个半锅油,这样过年期间的油就不愁了。
      想起油渣的滋味,王红芬咽了咽口水再次点头,实在是舍不得拒绝。
      自己和铁柱一个月六七十的工资,四个儿子们也都给生活费,过年吃点肉还是吃的起的。
      就是做的太多了怕人眼红,毕竟肉票啥的不太好弄,别家过年称个斤把两斤肉就不得了了,今天有整盆的肉,
      别家再怎么知道自己有四个儿子补贴,还是免不了会眼红,只能避着点人吃了。
      珍珍想要个独门独户的小院子也是这样想的,她都不敢拿出味道大的食物,
      吃东西不自由。
      而且没有秘密,自家买点啥吃点啥,
      弄不好真好管闲事的人,
      指不定躲在哪里,
      偷偷地帮你算你家这个月吃了多少米,买了几次粮了。
      王红芬抱着珍珍拿出来到大猪头去了阳台,直接放在了阳台走廊的栏杆上,
      又吊了两条肉在屋檐下。
      “为啥放这呢?”
      “一会你就知道了。”
      果然,珍珍刚回到阁楼想休息会,就听见外面王红芬和王大妈说话的声音。
      “红芬啊,你家买猪头啦?”
      “是啊,猪头便宜嘛。”
      “在哪儿买的啊?”
      王红芬笑了笑:“亲戚帮我在村上买的。”
      年底了,村上都在杀年猪,只要你有门路,也不算稀奇。
      王大妈知道王红芬一家农村上来的,儿子和其他亲戚都还在农村,有这方面的门路。
      “红芬啊,帮我换个猪头吧。”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我最近也不回去了啊。”王红芬婉拒了王大妈。
      王大妈叹息着,准备找找人,也弄个猪头来。
      见目的达到了,王红芬做了会家务,见该看见的人已经看到了,便拿下猪头,准备撩猪毛。
      她捧着猪头颠来倒去看了半天:“哎呀,一根毛都看不到。”
      连耳朵眼里都是干净的。
      这是头白皮猪,白白净净的看起来还有些可爱。
      整个猪头放进了大铁锅里,大火烧开先过一遍水。
      “闺女,想吃白的还是红的。”她站在堂屋朝着楼上喊道。
      “还是卤的吧。”
      “好,那做五香的。”
      早上珍珍用遥控器关掉隐藏在阁楼的加热器,穿衣起身。
      “闺女起来了啊。”王红芬听见声音后,见她起来告诉她桌上有早上买的豆浆和油饼。
      “爹还没放假啊。”
      珍珍捧着小碗喝着带着豆腥味的豆浆,味道寡淡没有加糖,她起身从厨房的五斗橱里挖了一勺糖放进碗里。
      空间里的食物和外面的食物的味道不同,没有外面的烟火气,
      比如炸油饼的油已经发黑了,一股子老油味,不健康但是吃的就是这个味。
      “过年前粮站很忙,估么着要忙到三十晚。”
      “明天腊月二十九我放假,我估摸着你大哥他们也要回来了,我得多蒸点馒头,放阳台冻起来能多放几天。省得吃饭的时候忙的跟打仗似的。”
      “娘,你一个人太累了,明天我让方卫东来帮忙。”韩铁柱到家累的倒头就睡,自己人小力微帮不了太大的忙,但是可以找外援啊。
      “那只骡子精会干家务吗?”
      珍珍被嘴里的豆浆呛到了:“会的会的。什么都会。”
      “哦。”
      “还有别包馒头了吧,我直接拿点出来就行了。”
      “不成不成,你那儿的馒头太白了,一个个长得一模一样,不像自家做的。”
      珍珍了然,机器做出来的可不就是一模一样嘛。
      馅多少克,皮多少克,都是标准化的。
      “好吧……”
      第二天,珍珍让方卫东变成平平无奇的中年妇女形象进了家门。
      “你找谁?走错了吧?”珍珍还没起床,王红芬已经在和面了。
      先和面在备馅,等馅好了面也发起来了,今天还得把鱼煎了,各种的肉也得弄出来,一大摊的事呢。
      见门口站了为矮胖的女人,以为她找错门了。
      可自家在顶楼的最边户,楼梯在楼房的另外一头,除了特意串门的邻居,基本见不到外人。
      “没有走错,是珍珍让我来帮忙的。”
      “哦哦,你是骡……”
      她闭嘴咽了下口水,硬吞下了剩下的话,笑着说:“罗大妹子,进来进来,外面冷吧。”
      “不冷的。”方卫东见她在和面,洗好手过来说:“我来吧。”
      王红芬手上沾满了面粉,站到了一边,
      她也是抱着看看骡子精会不会的心态站在了一边。
      没想到骡子精干的有板有眼,
      今天需要把所有的包子馒头都蒸出来,
      她足足和了10斤面在盆里,不是不想多和点,实在是多了揉不动。
      骡子精一刻不停的揉了十分钟,一盆面就和好了,做到了盆光手光面光。
      “还要做什么。”
      “再和些面吧。”王红芬有些佩服她,到底是成了精的,就是不一样。
      这次和了20斤。一共三十斤面分了三个盆放在在温暖处慢慢发酵,
      这边要剁肉馅,还要洗菜、杀鱼、煎鱼。
      珍珍做着自己的活,她把家里的被褥衣服全都放进了小镇里,进行清洗和烘干。
      小镇里有洗衣店,里面有洗衣机,
      也有烘干机,
      家里的被褥啥的扔进去,半小时后热乎乎带着阳光味道的松软被子就烘好了。
      方卫东临走前又把家里的屋顶墙面地上全部擦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