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春含雪

  • 阅读设置
    春含雪 第209节
      “若我不是,只是商贾女,只是言家女,身份不值一提,死不死无关紧要,那就非死不可了吧。”
      因为,言家就是因为这样才灭族的。
      因为无关紧要。
      因为死不死无关紧要,所以非死不可。
      这就是这世上许多人,无数百姓,无关紧要的性命。
      言似卿孤身而立,身上有一种超凡的寂寥。
      跟珩帝也完全形成了这人世间最残酷的对立。
      帝王与民。
      珩帝大概也察觉到了其中深意,他沉默了,思绪也有点飘远。
      这般宏达的主题,也贯穿历史始终。
      昏君为何败,明君为何衰,帝国大业的创建与心衰,是每个帝王必然面对的课题。
      他并非庸人,否则无以成就大业。
      他也并非圣人,否则也无法陷入帝王的霸权孤欲。
      但两者到底谁能赢?
      哪一
      种帝王本性能赢?
      安静中,外面突然有了喧闹。
      两人齐齐看向紧闭的大门外。
      门外,魏听钟低语:“陛下,是世子殿下.....他来了。”
      言似卿神色困顿,垂眸抿唇,一时不愿,又感伤。
      珩帝挑眉,后冷笑,斜瞥言似卿。
      “不必攻讦朕的傲性,以朕的骄傲来逼迫朕当一个明君。”
      言似卿:“陛下是一个好爷爷。”
      珩帝无语,起身,甩袖:“他没出息,朕可不是。”
      “本来就不至于拿你的性命当游戏。”
      “否则倒显得你的成就跟才华不值得爱惜了。”
      “孙媳妇,朕不缺。”
      “未来会有许许多多的孙媳妇跟子孙后代。”
      “不过,最后一次试探。”
      “言似卿,把你的女儿弄到长安。”
      “朕要见她。”
      珩帝走过她身边,在她脸色沉下去的那一刻,“她若像你,那朕大概可以跨越时间,见到真相。”
      “是不是,一看就知道了。”
      “那时候再决定你的生死。”
      “若她不像,你也不必这么避讳,接受你已经一脚踏入的命运,成为我蒋氏的成员,与赤麟一并成为朕的后代,站在权力的顶端,发挥你的才华与风采。”
      “这也不算为难你,不是吗?”
      他到底还是抓住了言似卿所有言行中最反常的一个破绽——她一直把她的女儿留在外地,不可能带到长安,不管她的处境如何变好变坏,都如此。
      有人猜疑是朝局不稳,她担心连累女儿。
      有人猜疑是她心里没有蒋晦,对这场婚姻无信心,索性规避女儿的前途。
      有人猜疑.....
      因为她一贯的风险处境,没人质疑她保护女儿的打算,只能认为她最爱女儿的性命,也能冷静盘算利弊。
      甚至连蒋晦都怀疑她是一心想要离开自己。
      只有珩帝联想到了——也许她是为了避免让昭昭暴露在人前,认出当年隐秘。
      现在他提出,她若是还拒绝。
      那就不用问了,答案只有一个。
      母女都得死,所有相关人员都会被处死。
      若是不拒绝,接受了。
      孩子带到长安.....帝王自有判断。
      “除非,你用别的来交易,有时候人命是不值钱的,别的,才是朕想要的。”
      “旁人或许看不穿,但你这样的人物,应该能理解朕的为难——天下不稳,盖因那些反动之人始终认为朕得位不正,甚至怀疑邺帝的毒是朕通过那细作女下的,至今朝中前朝官员有一部分也有此猜疑。”
      言似卿:“其实我不理解,陛下乃逐鹿天下之主,是靠实力拿下的江山,这些年治理天下也未有大错,纵然有反贼,可历朝历代都有这类人,陛下何必这么在意区区一块玉玺。”
      珩帝沉默,犹豫些许,也打量她,似乎在好奇她到底是明知故问,还是真不知。
      “现在大部分人恐怕不知,但一些老臣跟老人还是知晓的——细数前朝中央王朝,北逾国祖上跟前朝乃出自一宗本源 ,虽分代数百年,但自朕登基以来,那边就一直有意打着挽回正统、入中原定鼎真龙的名头搅扰边疆的名头,甚至民间亦有附庸者,这些年没有公开提,是因为我朝兵力还算强盛,雪人沟一案出时,北逾国那边就有意重提此事,认为有优势入主中原的,可反过来,若是我朝兵力反胜之,他们也怕我们这边提起,过去收付北逾山河,统一天下。”
      “你看最近谈判,他们就对此只字不提。”
      “当年雪人沟兵败被占时,他们可不是这副嘴脸。”
      “提与不提,在于兵力强弱,可有了玉玺,意义大不一般。”
      其实这些都是隐秘,民间朝堂都不敢提的事,提及了就是大不逆。
      “玉玺传位,能让朕定天下之心。”
      珩帝坦然谈及政治,态度和暖,但目的明确。
      这也是实情,珩帝并未撒谎,也不是苦肉计。
      对于家国大义而言,玉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也看穿了言似卿的内在——她并不愿意让家国重蹈乱世。
      言似卿抬眸,对视珩帝。
      如果她是青凰,或者手头有玉玺跟宝藏。
      提前投诚,他或许会允诺放过一马。
      ——————
      那她是同意,还是拒绝?
      她有玉玺,还是没有?
      外面的动静起伏,蒋晦已经到了,有人拦着。
      再拖一会,可能会动干戈。
      这是绝境。
      对于一个母亲,不可逆的绝境。
      最终。
      屋内寂静被打破,言似卿低声。
      “我没有那些东西,尤其是传国玉玺。”
      “如果有,早该用它做些什么了,一如陛下所言,现在并非您动手的最好时机,已经拖沓太多年了,其实对拥有玉玺的青凰太子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他有玉玺,又能证明自己乃帝后唯一的孩子,投靠北逾国,借兵起势,乱我朝内政,远比现在的局势利于他,就算不当叛国贼,前朝旧势力尚存,当年兵败陛下之手的其他封地之主势力也尚存,他一起来,一呼百应,也是极大的势力。”
      “他没有这么做,就说明真没有玉玺,也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
      “而不是等现在——陛下坐拥的天下正在鼎盛之期,兵力强盛,人才辈出,朝野也算一心,并无奸臣沟壑,就算有些肮脏乱象,也已经被陛下狠心铲除了,上下都知您的决心。”
      说的是祈王冽王这些人。
      “陛下,于内,您已经没有敌人了。”
      珩帝:“是吗?外面那位,你的夫君,你说他现在是想当你的夫君,还是当朕的敌人”
      他的反问有些轻飘。
      言似卿:“您有的,只有子孙后代。”
      这话也是他说的。
      他有的是子孙后代。
      一语双关。
      对于帝王,子孙后代可以是敌人,也可以只是子孙后代。
      细数历史,其实两者的处境都取决于帝王,反而不在子孙。
      珩帝默然,一时未能反驳。
      跟聪明人私密交谈,可以畅所欲言,也总是鞭辟入里,杀人诛心。
      但言似卿也说了:“陛下有令,自当遵从,陛下派人去接我的女儿就是了。”
      “此前我不愿,是因为我也是多疑之人,总觉得您迟早要杀我,不似陛下有的是子孙后代。”
      “我,只有一个女儿。”
      “她确实是我最大的破绽跟软肋。”
      珩帝盯着她,眼底翻涌深沉。
      ——————
      蒋晦大步而来,已经轮不到廖元兄弟拦截了,潜藏的内卫阁领跟魏听钟都出面了。
      但肯定拦不住他。
      蒋晦步伐未停,哪怕已经察觉到附近危机重重,袍子亦随着长靴步伐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