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于庆隆又逗逗黑铁蛋,同时问道:“娘,咱们园子里的菜种上了吗?”
方吴氏说:“还没呢。等过两天先把葱种上,还有小白菜,这两个比较耐寒。剩下的得再过些日子。”
现在是三月初,于庆隆算算,那他也得再等等。
他隐约记得,上一世他奶奶就是在他每年期中考试之前种土豆,那也就是在五一之前。
这的时间都按农历算,得再减一个月。那他就得再过半个月以后再种土豆。这里的气候跟他上一世所在的城市差不多少。
他还有另外的打算。
土豆这东西,在他的记忆中都是把长了芽的土豆切成块,种到土里就行,把芽头朝上。有时他奶奶好像还往切面上抹点草灰。但他还记得,他奶奶还试过把土豆苗先在花盆里育出来,然后再挑粗壮的栽到外头。
这里也可以这样做。
休息过一晚之后,于庆隆便找他二哥弄了两个大木槽。没找方戍纯属是因为方戍手工活不行。瘾是大,但方戍做的东西就像方吴氏偷偷跟他说的,不中看也不中用。
但种土豆可以。
于庆隆让方戍把存放在地窖里的土豆拿出来一麻袋,把但凡是长了芽的都给它分成块,切面抹上草灰,然后种在木槽子里。
里头放的是山土,于庆隆叫方戍给弄了些沙子混上,然后再种。他记得有时候跟奶奶去早市,商贩们便说自家的土豆是沙土地里种出来的,特别粉面。那就说明沙土种土豆更好?
他也不确定,就想着先试试。一个槽子得有三尺长,一尺宽,他从中间分开,一半和了沙,一半没和。到时候记录下来看看哪边长得更好。
另一个槽里则种上了番茄籽跟辣椒籽。白天阳光好的时候搬出去,夜里再放屋里。
每天都浇些水,跟伺候祖宗似的精心。
如此大约过了八九天之后,这些小东西相继发芽了!
于庆隆跟方戍就跟见了自家孩子似的,倍加爱护。那一片片绿绿的小芽苗不知多可爱?
夫夫二人正琢磨等它们长得大些就能移栽到大地里,外头忽然传来马车声。
过会儿便有人在大门外喊:“隆哥儿!你在家吗?!”
这欢脱熟悉的动静,一听就是秦玉霜来了!
-----------------------
作者有话说:方戍:咋总有人来占我夫郎的时间,我自个儿都不够用了[爆哭]
庆隆:都天天粘在一起了还不够啊[问号]
方戍:不够,我要把隆儿贴在我怀里[可怜]
庆隆:姨姨们快把他撕走[墨镜]
第104章
肚子里的孩子现在月份大了, 于庆隆也没有以前那么灵活。但他再不灵活也比大部分的哥儿要敏捷许多,闻声便放下浇水壶边往外走边应了声:“我在家呢!”
等他出来时便看到大门内先探出个小脑袋。
于庆隆笑说:“你还找得挺准。”
秦玉霜进来说:“哪是我找得准呀,是牛大人找得准, 是他带着我们来的。你看看还有谁?”
门外还有个哥儿好奇地看过来, 却不是元思寒又是谁?而元思寒旁边则是洪桓。
于庆隆道:“太好了, 元阿兄也来了。草民见过洪大人。几位屋里请。”
元思寒问:“隆哥儿, 我们这来得突然,会不会打扰你们做事?”
正是开春的时候,他要出来看看, 他阿爹跟他婆婆都不高兴, 说这边正是农忙的时候他来只会给人家添乱的。可他实在是太想来了, 就装作没听懂。
但到了这之后, 路上他就发现不少人都在地里干活,便多少有些怕给人添麻烦。
于庆隆边引着人往正堂里进边道:“要不我现在这样也做不了什么事, 你们来我这我还能多热闹热闹呢。夫君你先招呼一下几位吧,我去弄点茶去。”
方戍想说他来弄,但想想他那个手艺, 还是算了, 便道:“好, 几位这边请。对了,洪大人您可要看看洋芋苗?还有番茄苗, 这几日都相继发芽了。”
洪桓点点头:“家中可是只有你与方夫郎二人?”
方戍说:“还有家父家母。不过他们一早便出去了,约摸要下午才能回来。”
虽然他家现在光景好了, 也不用二老亲自干活。但是今年这活怎么干,咋安排,还是要管一管,老两口便去了地上。
洪桓带着元思寒跟秦玉霜, 而牛权等人有他这上官在,无令自不敢进来,便在外面自行活动。
四个人正往厢房里进,却忽然听到“嘎嘎”两声。
黑铁蛋巡视一般扭着身体出来,走到方戍旁边歪头。
于庆隆刚冲了一壶茉莉花茶,听见声叫道:“黑铁蛋你别乱走啊!”
黑铁蛋听到他说话,扑腾着翅膀就找过去了,“嘎”一声,还叨于庆隆的鞋。
于庆隆说:“知道了知道了,一会儿给你弄吃的。你要是实在饿你就去大胡子跟小角那边先蹭点。”
秦玉霜问:“隆哥儿,大胡子和小角是什么?”
于庆隆说:“山羊。在后院呢,要去看看吗?”
秦玉霜是在县城里出生的。他倒也见过羊,但大多是桌上的羊肉。
真正的羊他只远远瞧过几回,闻言当然好奇,便问:“可以吗?”
于庆隆把茶盘端出来:“这有啥不可以?后院还有牛跟大雁。就是气味不大好。你带了帕子吗?带了的话可以蒙住鼻子来看。”
“那我也想去看看。”元思寒道,“我也带帕子了。”
“可有危险?”洪桓问。
“很安全的,洪大人放心。”于庆隆说完把茶盘先端进正堂里。
洪桓带着元思寒跟秦玉霜过来时还想着乡下地方,用的东西应该也会比较粗陋,但没想到这方家院子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茶壶茶杯也是新的。虽是普通的白瓷,却干净得很。
于庆隆告诉方戍:“夫君,咱们的零食柜里有糖花生跟梨膏酥饼,还有抱抱果,你拿出来作茶点吧。我带他们去后院转转去。”
方戍说行,于庆隆便叫上秦玉霜跟元思寒去了后院。
路上秦玉霜问:“抱抱果又是什么?”
于庆隆说是枣夹核桃。
那就没啥新奇了。
两个哥儿蒙着鼻子,还是觉得外面这些看的东西新鲜有趣。还没到后院呢,过夹道的时候看到了鸡窝。
里面有鸡蛋——天逐渐暖和,母鸡也开始产蛋了,就是数量还不很多。
秦玉霜跟元思寒都没见过,探头瞅瞅鸡篓。秦玉霜问:“这蛋可以拿出来吗?”
于庆隆说:“拿吧,中午给你们煎来吃都行。”
两人一人拿一个抓在手里进后院,看到大云彩跟大胡子还有小角。大云彩的肚子已经特别大了,因为它也离生产不远了。
还有小角,肚子也是鼓鼓的。
于庆隆解释了原因,接着便又带他们到园子里看看种的菜。
其实大户人家自己多半有庄子,菜园啊鸡鸭啊都是有的。只不过他们规矩多,寻常应该很难接触这些。
起码元思寒像是从没见过的样子。他给羊喂个白菜叶都高兴半天,秦玉霜逗大雁也能哈哈乐。
于庆隆顺了顺小角的毛:“元阿兄和霜哥儿你们这次能在这里玩多久?”
元思寒笑说:“半年。”
于庆隆意外道:“咦?这么久吗?”
秦玉霜小声道:“洪桓哥担心家里不同意元阿兄出来,干脆把圣旨都请来了,要不我们还能再早几天过来的。不过这晚几天也值了。就是我不能玩太久,我中间肯定是要回去几趟,不然我父亲母亲也会惦记。我二哥答应每个月都来接我回家住几日。”
于庆隆问:“那你们住哪?”
元思寒说:“就住在栖霞镇。桓哥说是你建议的。我们来了之后也觉着不错。而且离这边近。我们坐马车来,快些的话一个时辰都用不上就到了。”
来的路上他看着树上新冒的嫩芽,整个人心情都不一样了。
明明他自家的园子里就有许多树的,可来了这里之后却是别样的心情。
“若是你们不嫌弃,在我家住也行。肯定是没有镇上条件好,但也算自在。对了,我今儿下午给你们弄荷叶烧鸡吃吧?咱们明天还可以弄点野菜火锅。”
“荷叶烧鸡我知道,野菜火锅是啥?”秦玉霜问,“要挖野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