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乐倚云遗憾道:“彦琛刚刚出门去了,也没说什么时候回来。”
梁仲曦想起那辆牛油果,问:“云姨知道他去哪儿了吗?”
乐倚云摇摇头:“忠叔来接的,好像说...要去书店,也不知道去的哪一个。”
听到是真实的忠叔,梁仲曦的心才算放下来,既然人不在,他也不多打扰,就要离开。
Q
转身的时候,乐倚云忽然说:“仲曦啊,云姨能不能拜托你一件事?”
梁仲曦莞尔:“云姨您说。”
乐倚云脸色有些难为情:“下周就是中秋了,你陈世伯也好多年没见过彦琛,想着赶着中秋两父子见一面...就见一面,一面就好了。彦琛他从小到大只听你的话,你能不能帮阿姨劝劝他?”
梁仲曦保持微笑:“我尽力。”
这事情不敢保证,毕竟如果陈彦琛不愿意见而陈华谦非要见面的话,梁仲曦帮的一定会是陈彦琛。
梁仲曦回到梁家的时候,晴晴正在院子里跟着梁锦柏浇花,一见到梁仲曦,她就欢呼着扑了过去,两条大金毛也摇着尾巴围了上来。
梁仲曦抱起晴晴,晴晴问:“哥,人参哥哥呢?你带人参哥哥回来了吗?”
心口泛起些涟漪,梁仲曦:“下次,一定带回来。”
那晚陈彦琛回家的时候,乐倚云说梁仲曦今天来了一趟,陈彦琛有些意外,但也只是“哦”了一声,就没有多问。
乐倚云多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回到房间,将今天刚新买的《睡前小故事合集》放到桌面,手心在书面留下温度。
如果下次还有人需要睡前故事,这个应该会比经典热力学要好听一些。
到了周日晚上,陈彦琛还在看着那边学生发来的论文,就收到了助手凯琳的消息:陈教授,你还记得明天早上要来学校的吧?
陈彦琛回复:嗯,我要去哪里?
聊天对话框里凯琳的“正在输入了”重重复复了无数次都没有演变出来一条消息,陈彦琛等了她老半天,刚要合上手机的时候,凯琳发来:教授,你明天去到学校正门口就可以了,我来接你。
末了还着重补充了一句:记得是正门口。
紧接着还发来了一个定位:市理工大正门。
陈彦琛:“......”
第二天早上,陈彦琛早早起来梳洗工整,换了套深灰色衬衫西裤,带上眼镜,叫了车就直接去到市理工大正门。
车还没停下,远远地就能看到凯琳就站在正门保安亭旁边左顾右盼,凯琳长得瘦瘦小小的,一米六不到的个子,而且还瘦得跟营养不良似的。
她今天穿着一件宽松的橙色卫衣,往那儿一站跟旗子似的,格外显眼。陈彦琛觉得她是故意的。
车在她面前停下,凯琳看到自己家教授从车里下来,她才好像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陈彦琛忍不住叨了句:"你至于吗?"
凯琳还了个埋怨的表情,一边带着他往里走一边嘟囔道:"能不至于吗?上次在波士顿演讲,您老人家在酒店里都能迷路了,那次演讲推迟了就算了,你找不到我们也算了,我们还找不到你,可把我们给吓死了。"
陈彦琛无奈:"就几个星期前在这里那次演讲我不好好地到了嘛。"
凯琳停下脚步,抬头幽怨地看着他:"上次是小荞姐接你的。"
此事不假,所以陈彦琛也没有为自己辩驳的理由。
今日周一,陈彦琛来到的时候大家赶着去上第一堂课的时间,校园小道人来人往,匆匆忙忙,但也少不了投到他身上来的目光。
陈彦琛没有在国内念过大学,就连国内的大学校园也从没踏足半步。上次光临行迹匆匆,再加上身边多了个梁仲曦心事重重也没能好好观赏,如今漫步在校园林荫道上,总觉得看什么都新鲜,就连角落里满地的快递,他都能看上好几眼。
正是因为他这张好看的脸,这长腿这身材比例,加上那双清澈且有点单纯的神情,一路上惹来不少目光。
女生见了他都赶紧跟身边同伴窃窃私语,讨论着这位帅哥到底是来教学的还是来上学的,更有甚者鬼鬼祟祟地拿起手机光明正大地偷拍,发到姐妹群后,有人回了一句,"这位不就是之前刚从国外回来到咱们学校做学术研讨的物理学教授吗?"
从学校正门走到物理教学楼大概二十分钟,前十分钟凯琳得使劲拉着自己家这位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好奇的教授,后十分钟得应付着自己的手机就震个不停。
瞄了一眼手机,几十条消息,全部都在问走在自己身边的这位帅哥到底什么来路。
"听说他刚从国外回来,他会讲中文吗?"
凯琳想起自己教授对理科里头的专有名词能够滔滔不绝,出了学校如同文盲,且中英全盲的情景:
"他接近于文盲。"
"他有女朋友吗?"
凯琳又想起自己家教授认识他这么久,陈彦琛最大的热情毫无保留全部奉献给他车库里的一辆辆名车。
"他六根清净。"
再有消息一条条排山倒海地涌来,凯琳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抬头望了自家教授一眼,果断地关掉手机。
陈彦琛不明白她那幽怨的眼神到底怎么回事:"你又怎么了?"
凯琳:"教授,你知不知道自己长得好看?”
陈彦琛:“......?”
凯琳:“您为什么不找个女朋友?这样您会省下很多麻烦的。"
陈彦琛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皱了皱眉,不解道:"你今天好奇怪哦。"
【作者有话说】
老婆念经,不寡欲也不清心
第30章 似水10
物理教学楼位于校园偏西的地方,离上次梁仲曦带他去的咖啡店那带不远。教学楼共六层,三四层都是实验室。
今天本来说要先跟量子物理系研究生的辅导员和导师先见个面的,结果俩人都到外地公干了,下周才回来。
陈彦琛的暂时办公室原本是博士生的工作室,在三楼楼梯旁边,这个办公室不大,有两套桌椅,凯琳跟他同一个办公室,就跟之前在纽约时候一样。
书桌上电脑什么的都已经准备好了,就连咖啡杯都已经洗好放在桌上。
凯琳刚坐下就等不着地打开了自己刚从食堂打回来的皮蛋瘦肉粥,摸着粥还呆着余温,喜滋滋的。
陈彦琛打开平板,接着上次没看完的《冯诺依曼熵与海森堡矩阵关系》继续,结果从作者再往下顺了两行字,就看不下去要去冲咖啡了。
太早了,脑子还没醒过来。
这个所谓的学术交流机会,其实也是凯琳自己争取回来的。凯琳是市理工大物理系的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去了纽约,一直跟着陈彦琛所在的研究小组工作,后来她研究生毕业了,就干脆留了下来给陈彦琛当助手。
市理工大的物理系一直都希望能够跟海外的高校有更多的合作交流项目。当时陈彦琛和凯琳还有两个学生在纽约跟着金斯利教授做的关于“量子信息论纠缠熵的观测与信息交流应用”的课题,而市理工大量子物理的B14研究小组也刚好是在做着关于纠缠熵的研究,所以当陈彦琛提起自己决定要回国一趟的时候,凯琳就问他有没有想法参加这个项目。
陈彦琛当时犹豫了很久,学术上的问题这位陈教授总是可以高效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或者解决方案,但是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他的脑子都好像没有安装好合适程序去运行一样。
学校里一直都流传着一句话,ThecutestnerdasProfessorChen.
陈彦琛对数字的高度敏感占据了他整个脑子,以至于他的表达能力极为欠缺——无论是哪一种语言。被迫做了副教授这么久,要不是因为他这张脸,期末学生对教职工评等他大概能拿负分。
他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表达沟通能力有问题,所以他向来不怎么喜欢小组活动,也不喜欢跟陌生人一起共事。因为他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够跟自己的研究团队这么默契,全靠多年来差点被人砍的磨合。
这事上按着凯琳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得让自己跟陌生人一起做研究交流,闻知极危,所以他斟酌又斟酌,磨蹭又磨蹭了老半天都还是没能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复,凯琳小可爱头皮都要挠破了,后来还是金斯利教授鼓励他,他才支支吾吾答应的。
金斯利教授那时说,知识是无边的,一个人的想法就算再聪明,但人的能力也是有限,去做交流,在你将知识传授出去的时候,其实你也在同时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
金斯利教授还说:“而且你也不可能永远只跟着我们做研究,交流沟通也是研究很重要的一部分,你确实真该多跟别人交流交流了。”
陈彦琛从上周开始就在看凯琳发来的资料,越看越头痛,知识理论倒还能看出来是那些个东西,就是那些专有名词换了种语言文字,就好像在跟自己闹冷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