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 阅读设置
    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88节
      于是她换了一种比较柔和的方式,
      “哦,那不好意思了,你等会要睡午觉吗?不睡的话,去田里干活吧。你媳妇儿和我为了赚钱有点忙不过来了,你要不伸手帮一把?
      一会儿我赚了钱回来给你买东西吃,你要吃什么?”
      沈春花快憋不住了,老太太这文绉绉的语调,伤害性不强,侮辱性极高。你要吃什么?她是把三十多岁的好大儿当孙子哄了吗?
      话说现在也就老三老四还吃这一套了。
      林国庆绝望的闭了闭眼,“我不睡了!我2点才上班!两点前我都会在田里摸鱼的!”
      说完往嘴里扒拉进了最后一口饭,像个河豚一样起身,气冲冲的拿着自己的空碗去灶间放下,结果梁生娣还是没放过他。
      “诶,你别出来了,我也快吃完了,你把碗洗了吧,你媳妇儿和我还赶着出去呢!”
      林国庆:……
      沈春花笑的快抖起来了,她低着头赶紧把自己碗里剩下那点饭给塞进嘴里,然后跟着梁生娣一起把桌上的碗盘拿进去,全程低着头,不敢看自家男人一眼。
      “诶,国庆啊,还有这桌子,你等会一起擦了啊!”
      梁生娣随意的抹了抹嘴,跟个大爷似的就出门去院子墙角拎挖笋的锄头去了,沈春花快步跟上,“诶,妈,你三轮先送我去养殖场呗……哈哈哈哈哈……”
      林国庆站在灶间,都能听到沈春花一出门就控制不住的笑声,气的他狠狠的拿着抹布……就开始擦桌子。
      干活!干活!他林国庆!一定会是全村最勤快最会赚钱的男人!没有之一!!
      ***
      沈春花到养殖场后,先看了圈家禽,十月份的正午还是有些闷热,咯咯鸡、嘎嘎鸭还有大白鹅们都恹恹的躲在阴影下午休,见到沈春花才会咕咕几声。
      几只精力好,勤快点的鸡鸭还会围着她转几圈,除了臭了点,没啥大毛病。
      沈春花给所有水槽加满水,食槽里倒上饲料,然后就拿上自制的大口罩,全副武装好再进加大版蘑菇屋里去采菌子了。
      六妮前两天跟她说,他们夜校的老师透露过,隔壁县里的夜校好像有蘑菇班,她打算学完养殖,再去隔壁县学上蘑菇班。立志要把现在这摊子发扬光大。
      沈春花本来还说让她先把自己白天的学业稳住,再去学蘑菇班也来得及,但是六妮摇摇头,跟她舅妈透了个底。
      “舅妈,我成绩没表弟的好,也没五姐好,每次考试都在班级倒数。我就不是那个读书的料子,上数学课物理课每天都跟听天书一样,到时候肯定是考不上高中的。”
      “我暑假的时候就说不想读了,但五姐说让我一定要把初中读完,这样出去好歹有个学历在,嫁人都能嫁的好一点。”
      “可我其实不是很想出去找工作,我觉得我还挺喜欢养殖场的活的,舅妈,到时候我初中毕业了,能继续在这里干活吗?”
      五妮和她说过,等她们上了高中后,应该就会把养殖场的份额交还给舅妈,毕竟高中学业压力肯定会更大一点,就算是在乡里读高中,也没时间管理养殖场了。
      要是运气好,考上中专,那就得跟淑英一样去市里上学,更加管不了了。
      五妮很清楚,舅舅舅妈跟他们分红是在照顾他们,这么多年下来,分给他们的钱,早就可以读好几轮书了。
      马五妮把那些钱,一份份分好,姐妹们读书用的,日常生活用的,甚至每个姐姐妹妹结婚用的,她都分得仔仔细细的。
      都够用了,所以她也不想占这个便宜了,要是妹妹们想要继续赚这个钱,那得自己再去和舅舅舅妈商量,看能不能以雇佣的形式,打工赚点零花钱了。
      于是就有了六妮问沈春花的这一出,她不想打工赚小钱,但她也没想过占谁便宜,虽然她不喜欢学数理化,但她喜欢养殖啊!她可以学专业的家禽养殖和专业种蘑菇啊!
      沈春花突然就想起了那次她家老二还在迷茫未来的场景,惊讶的看着这个才13岁的小姑娘,竟然已经那么确定自己未来的目标了,她又问了一遍,
      “你确定以后要专门待在养殖场了吗?这里那么脏那么臭,连裙子都不好穿,你一个小姑娘不想出去找份干净轻松的活吗?养殖场可没有坐办公室来的体面。”
      六妮摇摇头,“穿不穿裙子有什么关系,干净轻松又不赚钱,我们学校老师一个月工资也才几十块钱,养殖场一天的蛋卖出去都能有那么多了。
      面子哪有里子重要,万元户浑身脏兮兮臭烘烘的,照样是万元户。拿几十块钱一个月工资的人穿得再体面,他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
      说着她还有点不好意思的看了眼沈春花,担心舅妈觉得她是个钱串子,满脑子就是钱。毕竟现在的主流思想还是找份体面的工作,就像她姐就是这么想的。
      没想到沈春花两眼都在放光,很赞同的看着她,
      “你说的没错!钱不会因为脏了就不是钱了!”
      “只要你确定了自己想要的,这边随时欢迎你啊。”
      “不过你五姐没说错,你都在上初中了,那就得把初中毕业证拿到手了,不然白瞎了学费!”
      【第167章第167章这真是个死循环】
      沈春花采菌子的速度很快,一个多小时就装满了一个大篓,衣服已经全湿透了,但菌盖平展的她差不多都有收下来,剩下的还可以再长一长。
      她看了一圈现在的仓库,比起当初的蘑菇房已经扩大了不止四倍了,这两年市面上蘑菇的需求也大了很多,许多饭馆都有菌子需求。
      每天早上五妮六妮都比鸡起得早,先来采一圈菌子,这样沈春花就能和蛋一起拉去送,但还是供不应求。
      当初养菌子,也就是一个尝试,那会儿太缺钱了,她想着多赚一分是一分,所以才开始养的。没想到这一养,也算是养出了一点气候。
      沈春花有认真思考过六妮的话,她说要去上蘑菇班,其实沈春花从内心里也是支持的,毕竟现在关于菌菇养殖的所有的经验,都来自于她上辈子刷的短视频,真要规模化起来,肯定得学习。
      但那孩子还太小了,已经在夜校上养殖课了,初中毕业前还是别给她那么多的压力了。
      而且再扩张,就得要人手了,包括边上的家禽,现在是经常铁门一锁,就让里面鸡鸭鹅自生自灭了,只能等她们上完学的、种完地的、送完货的,轮流来转一转看一看。
      也不是没出过鸡鸭被偷的情况,年初的时候,林国庆就半夜蹲守抓到过一个送去公安局的。但没办法,她们现在实在没有那么多人和精力照顾,只能把院墙高度一加再加,上面插满了玻璃碎片,以求警示了。
      是不是该招人了,沈春花一边想着,一边拎着菌子走出厂房,赶走了围上来想要啄菌子筐的鸡,又把铁门锁好再慢悠悠的往田里走去。
      要是招人的话,她其实不是很想招自己村里人,主要是不知道该给多少钱,给多了外人眼红,给少了也会有闲话。太熟了的人你还不好意思使唤他。
      但现在也没几个外地人南下来打工啊,就算有,也多是去特区那种地方进厂的,谁会没事从自己家农村千里迢迢的跑到别人家农村去打工赚钱?
      招工要钱,扩大规模也要钱,他们盖房子也要钱,没钱更招不到人,更不能扩大规模了,哦,这真是个死循环。
      人已经走到了自家田边,看着林国庆浑身湿漉漉的抬了一篓鱼上来,沈春花脸上露出了刚才和梁生娣如出一辙的嫌弃。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下河摸鱼去了,怎么连肩膀上都是湿的?我菌子都采完了,你才一篓鱼?换做你妈,起码三篓起步。”
      林国庆今天被打击过度的小心脏是彻底碎了,抬手抹了一把汗,
      “妈是摸惯了的,我上一次摸鱼还是小囡刚出生那年好不好!早就生疏了,总是需要时间恢复手感的嘛。”
      “哦,那你一篓下去是不是恢复的差不多了,不需要我帮忙了吧?”
      林国庆沉默的站在田埂上看着在浑浊的水田里来回穿梭的鱼影,
      “媳妇儿,你知道如虎添翼这个成语吗?你要是下来帮我,咱俩说不定今天就能摸完所有的鱼,明天田里就能放干水,后天就能秋收了!”
      沈春花一个白眼翻上天,“你往地下挖洞了?一天就能排干水?后天秋收,咱们明年是吃草吗?”
      说完朝他挥了挥手,“行了行了,你快上来吧,回家换身衣服可以去厂里了,午休时间差不多了。”
      林国庆这会儿一听快到上班时间了,也不跟她犟了,赶紧抬着鱼篓上来,顺带扯起梁生娣早上就放下了的蟹笼黄鳝笼,擦擦脚趿上鞋,就跟着媳妇儿一起回家去。
      才走没几步,就见林玉兰也从他们家田里拎着一个小篓上来,看见林国庆夫妻俩还惊讶了一下,
      “你俩大中午的怎么也在田里啊?”
      “啊,妈说下午要划船出去,让我们摸点鱼,采点菌子她一起带出去。姐,你怎么也在田里,没去午睡啊?”
      林玉兰生了太多孩子,早就伤了底子,平时就风吹不得日头晒不得的,连马老太都怕她直接晕在地里,让她干些轻松点的活。
      快两点了,正是太阳最大的时候,林玉兰看上去也不是刚下去就上来的样子,她笑着给他们展示了一下自己篓里的鱼,
      “我们家田多,白天她们都在上学上班的,晚上下来不太安全,我睡不着,不如出来摸点鱼。不多摸点,到时候水一放也得干死。”
      林国庆看看她篓里也不多的鱼,笑了。
      看吧,也不是他一个人摸鱼不咋地。
      “明天学校就放假了,到时候让我们家那几个小的都去你们田里帮忙,你们能吃的吃,吃不完的让妈一起拿去卖,还能换点钱来。”
      ——————————————
      我看最近有好多朋友留言评论说,为啥不去城里买房,其实这一点我之前好像在文里解释过,这里再统一回答一下,这也是我自己翻了很多资料和采访了好多老人,研究得出来的结论,就是——
      在粮证还没取消之前,农村户口举家搬迁到城里是不现实的。
      城里人吃粮靠粮本按户按人分配的,每个月一个人多少粮票都是有定数的,不够你还得去黑市买。而黑市每斤粮票要比粮油店里的一斤粮都要贵。
      农村户口因为有田,是没有粮票的,改开前,生产队工分买粮,改开后反正自己种来自己吃,田不能荒着,不仅是自己要吃,每年收成都是要按比例上交公粮的。
      包括学生去学校读书,也是要带着粮食或者粮票去的。学校也是按户口读的,除了高中还有成绩好考到市里的机会,其他都是就近分配原则。
      83年左右,特区才开始有不要粮票的高价粮,但价格非常非常贵。
      八十年代前期,一个人出村去打工,省着点苦着点可能还能活下来。一家人都靠买粮吃,再厉害的万元户都遭不住的。(当然,这里值的都是普通人)
      这种举家搬到城里的,真的会饿死。
      还有就是,四河村地理位置安排的其实不差,南方农村生活到后来并不比城里缺什么,本书讲的主要也是那一辈农村人的奋斗日常,城镇剧情后面会随着年代和节奏慢慢展开的,请大家一起耐心看下去吧~~
      【第168章第168章上梁生娣(加更)】
      林玉兰也是这么想的,其实前几年到最后也是林国庆派孩子们过来帮忙,然后他们家送两篓鱼过去以示感谢。
      就是让她主动说,就有点不好意思了,主要也是这几年被老娘骂蠢骂麻了,她有点不太敢跟她提事情了。
      “妈现在是在家睡午觉吗?她下午什么时候出去啊?”林玉兰拎着篓在夫妻俩边上一起走回去,顺带着问问她那生龙活虎的老母亲现状。
      沈春花背着菌子篓,笑盈盈的回到道,“她吃完饭就去山里挖笋了,说是县里笋价挺高的,下午一起拿去买。”
      林玉兰惊讶的张了张嘴,她妈是真的牛啊,六十多的老太太,大中午的跑去挖笋?
      “妈的身子骨是真硬朗啊,上山下河的,不见得她喊累的。”哪像她,明明自己才是女儿,比梁生娣要年轻二十岁,却还不如老太太厉害。
      “你只要像她一样,少生一半孩子,每天吃饱喝足,多睡觉多休息,心里少压事情。你也能这么厉害。”
      林国庆这话给她姐噎的,无论如何,现状已成定局,变不了了的事情,他现在再说就是风凉话了。
      “是啊,我要是能像妈一样,多少也能赚点钱了。我才四十出头,干不了重活,也不知道自己能干点什么了。连下田摸鱼,也就只能在那儿站半小时。”
      这些年,孩子是不生了,林玉兰也有空想些别的事情了。其实一直都有在反思的,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越反思,越被骂的多。
      她有时候也很恨自己的软弱无能,但是一有事情,依然像坨烂泥。婆婆嫌弃她没用,亲妈骂她蠢,女儿说她是棉花,也就和自己男人还能抱个团,一起被人嫌弃被人骂。
      马德祥还说他俩别挣扎了,都半辈子过去了,在别人眼里已经形成固定印象了,再努力也改不了了。能做到的也就是尽可能的在一些方面补偿一下几个女儿,其他的就拉倒坐地上算了。
      她其实还算承认马德祥的话,但有时候看见自己六十一了的老娘,每天活的风风火火的,她又会泛起那点不甘心来。
      她妈摆烂的时间跟自己年纪都差不多大了,她都能活回去,凭啥自己就不行?
      梁生娣当年咸鱼名声在十里八乡传的有多响亮,现在拼命老太的名声就有多响亮。
      林玉兰也不图跟老娘齐平,就想让自己也有点事情可以做,而不是天天在家被当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