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696节
司法的事,不上称四两重,上了称一千斤打不住。
问题的关键还是让人跑了。
人跑了,如果抓不回来的话,很多事情就说不清楚了。
也就是崔启山愿意挺萧思和卫常学,陶鹿看在崔启山的面子上也同意,否则,两人先得栽一个大跟头,才有资格讨论爬不爬的起来的问题。
江远听完两人的叙述,略做思考,先问:“咱们有多长时间?”
崔启山知道他的意思,道:“陶支这边能给到24小时,要是有希望的话,最多36小时,就必须报上去了。”
“还算宽裕。但不一定能找到人。”江远这波是带着情商说的。
“找不到也是他们活该。”崔启山等于替两人担着责任,说话也毫不客气的道:“24小时记过,36小时记大过,再找不到,就看他们运气了。”
“经费开销呢?”江远问的都是很实在的问题。破案是一项非常花钱的活动,经费不同,破案的方式也不同。
就比如现在这个案子,理论上,如果案子足够大,有足够的必要性的话,全市动员,路口加岗哨,技侦上手段,网安图侦和警犬一起加班,大数据侦查用起来,再给各大互联网公司下指令……再着急的话,徐泰宁也可以喊过来。
没钱的话也简单,直接登记上网追逃,然后坐等消息就行了。运气好的话,其他地方的刑警正好找到嫌疑人,派两名民警过去,花几千块钱的差旅费,把人带回来就是了。
崔启山咳咳两声,道:“陶支的意思,主要还是看您这边的需求。百万以内的话,就直接签单,不够的话,我再找他申请。”
几十万元的经费的话,主要就是差旅费和各类检测费用了。人员工资和车辆等固定资产不用计算在内,单就派一辆车两个人出差,住宿和补助就要破千,dna和微量物证之类的检测也都是数百元一次,细算起来,几十万元做不了多少事。
不过,现在是要在24小时甚至36小时内搞定,这个级别的经费开支已经称得上是慷慨了。
“喊柳处吧。”江远看看崔启山,再看看萧思和卫常学,道:“我其实也没有追逃的经验,卫生间内的痕迹,虽然还没有做具体的现场勘察,但就我刚才的观察来看,我觉得能得到的线索很少。”
“好吧。”崔启山其实是希望江远用正广局的刑警的,但江远已经提出来了,他也就没再多说。
柳景辉的能力,崔启山等人也是认可的,加上跟江远的默契,江柳组合的成功概率显然会大一些。
至于说正广局自己的刑警,单论能力背景,超过柳景辉的可能大有人在,但要论经验的话,可就差远了。
这也是京局和地方经常出现的分野。京局永远不缺聪明果敢的牛逼人,但正因为京局的牛逼人多,所以,办案的经验往往偏少,尤其缺少那种一个人扛案子的机会和理由。更多的人甚至就不愿意上一线。
柳景辉在山南省全境挑案子办,持续多年的经验和压力,才拥有了今时今日的实力,这种机会是京局的高学历聪明人很难得到的。
“我给柳处打电话……唔……要么直接电话会议,其实也不用他过来到现场了。”江远想想,飞过来还得耽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呢。
“电话会议的话,我得给陶支报告一声。”崔启山自然是担心泄密,但是,跟最初邀约江远的时候不一样,他现在更有信心能将人找回来——或者说,他是更相信江远能把人给找回来。
人只要能找回来,处分就会收着点来。另外,江远过来以后的第一轮勘察也很重要。不得不说,做刑警的,哪怕是崔启山这样的,怀疑精神也是永远不缺乏的。
崔启山也不打电话,真人快走去报告了,再回来,向江远点头确认。
而在这个时间段里,江远已经对审讯室、卫生间和翻墙点等位置,都做了现场勘察。
都是很简单的痕迹,符合一名普通贼的普通操作。因为嫌疑人的身份都是确定的,作案手法也有记录,现场勘察的主要收获,就是证明了无人接应,且大概率无预谋。
这样的结论,江远自然是不满意的,崔启山听了却挺高兴的:“无预谋就很好了,这样一来,督查那边也不至于很快下结论。”
崔启山再让人安排了电话会议。
很快,陶鹿也下来了,崔启山再拨通刚刚联系过的柳景辉的电话。
“柳处,辛苦您了,百忙之中还要麻烦到您……”崔启山一通客套后,再道:“那我给您介绍介绍情况?”
“好。”柳景辉应了。
崔启山于是飞快的介绍了一遍案件。
柳景辉间中插问几次,就静静地听着。
“柳处,就这些了。”崔启山说了个口干舌燥。
“哦……”柳景辉过了几秒才接话,清清嗓子,再缓缓道:“我今天原本也是在外办案,所以我长话短说。首先,从我听到的内容来说,24小时内或者36小时内找到嫌疑人,这个要凭运气的。运气不好,几个月后找到也正常。”
“我们知道。”崔启山连忙道。
“正常的追逃的手段,你们应该都已经用起来了,现在没有结果的话,后续还是只能凭运气。”柳景辉面对同行,话说的又快又简单。
最早期的追逃方式,其实就是查亲友,这招现在还是很好用,人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哪怕是逃亡期间,很多人还是会想办法联系一下亲友的。许多不懂行不看书的逃犯,自以为有什么高招,往往就栽在了这里。
新时代的追逃方案就多了,比如技侦和互联网信息的应用,还有各种人像对比和大数据对比。但这些说来说去,都是比较被动的方案。
嫌疑人只要耐得住寂寞,萧思等人就得吃满处分。
柳景辉很清楚这里面的情况,先列困难道:“按照一般的思路的话,嫌疑人没有携带手机,又已经脱离了视频监控区域,人像比对暂时也没有报警,他又没有直系亲属,最重要的是,他可能还有上百万元的财物,藏在某处……正常情况下,你们这次应该是只能凭运气试一试的。”
崔启山叹口气:“是这样。这上百万的赃物,是个大麻烦,而且,里面本来就有现金。”
追逃追的主要是穷人,人要是有钱了,逃亡的选择就太多了。所以看电影里,间谍的逃亡箱子里,除了证件、枪械之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现金。
柳景辉“恩”的一声,道:“正常情况是这样,好在……你们这次找了江远。”
“我也没辙的。”江远坐旁边一愣。他的技术库就那些技术,也不能虚空索敌。
柳景辉“哼哼”两声,道:“我的建议,可以用江远打草惊蛇试试。”
“什么意思?”
“找些特情,放出风去,就说江远要抓这个人,看看反馈再说。”柳景辉不易察觉的让所有人都听到了轻笑声。
第977章 徐进
崔启山认同了柳景辉的方案后,也没有给陶鹿上报,就直接去找了办公室的负责人,然后把几个刑警大队挨个溜达了一遍,顺道给治安支队等单位的同事打了几个电话。
警方的卧底、特情和耳目是分的很清楚的。其中卧底最为高贵,普通案件中极少见到。特情和耳目则有编制内和编制外的区别,前者的使用还是颇为严格的,所以大家也都不喜欢用。
更多时候,是警察做的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认识了一些边缘人物,交换了一些电话,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问一问。
还有的警察连交换电话的步骤都省掉了,他们会特意精选出一些比较蠢的——不用怀疑,确实有这样的人,还挺好找,然后,你密切关注他就行了。
比如说,一名刑警可以精选一名或数名笨贼,因为是笨贼,个人能力较差,往往就喜欢组队,那就稍微花费一点时间,掌握一点笨贼的行为习惯。像是有的贼就喜欢在作案前,在朋友圈发些祈福的文字或图片,有的还带定位,刷到了,去抓人就没跑了。
抓的时候可以有意的把笨贼给漏掉,让他“幸运”的逃走,平复心情以后重新组队。
对于特别好用的笨贼,发现他越来越难以组队的时候,还可以将之抓捕一次,丢去看守所拓展人脉网络。
总而言之,不同的警察自有不同的工作风格,崔启山在刑警支队工作这么多年,就算不知道具体的细节,但对于同事们的能力边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认知的。
能说到的,他就说一下,也不追求面面俱到。
他只需要放出风去,并不需要搞一场飓风出来。
与此同时,江远则专程去图侦支队转了一圈,但一无所获。
越大的城市越大的分局,图侦的力量就越强,设备更新,人员的能力也强。、
江远有lv6的图侦——轨迹分析,理论上,是可以利用现有的城市监控视频,追踪到嫌疑人的位置的。但是,也正因为江远有lv6的该技能,他很早就敏锐的意识到,今次是不太用得上这招了。
至少在追逃早期是用不上的。
因为嫌疑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牛逼的反侦察能力,也不具有牛逼的反侦察条件。嫌疑人是凌晨两点钟从警局院墙跳出去,开锁了一辆共享单车逃亡的。而要在凌晨时分的京城街道,盯住一名骑着共享单车的嫌疑人,是不需要lv2级的技巧的。
就算嫌疑人走街串巷,搞一些骚操作,也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躲开图侦的调查。就这种条件,兴许软件自带的ai功能,就能锁定在逃人员了。
而京局是不缺人才的,也是有牛逼的图侦的。崔启山和陶支在打电话给江远之前,肯定会找最牛逼的图侦专家看过。
但是,再牛逼的图侦专家,也架不住嫌疑人直奔野地去。
没有监控,比较短的一段还行,太长了,轨迹就很难判断了。换成是车辆,兴许还有希望,徒步的话,难度只会更大。
江远估计,嫌疑人当天晚上,应该是夜宿某个公园了。
公园有水有厕所,监控数量也少,联网的更少。当然,嫌疑人要是对自己再狠一点,那藏匿起来的办法就多了。这样熬一宿,到第二天早高峰的时候再变换行迹出去,逃离的方式还是比较多的。
正所谓鼠有鼠路,蛇有蛇道,江远不太确定京城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但在清河市的话,熟悉情况的本地贼,想要离城,随便找一个汽车站外的大巴车上车点就是了。这也是许多汽车站为什么格外强调不允许站外揽客的原因之一。
绕行火车站之类的方式,在小城市更是普遍的秘密。
江远从图侦支队回来,就见崔启山等人已经在做相关的布防了。
看看时间,距离嫌疑人逃跑,已经过去了12个小时。
“他要是一直跑的话,有可能已经出城了。”崔启山略微有点不安心。
“只要没跑出国,都一样。”柳景辉摆摆手,给崔启山上了一点情绪价值,再对江远道:“江远,你去过隔壁省吗?”
江远摇头:“没去过。”
“这边我也没来过。”柳景辉再看向崔启山。
崔启山苦笑:“我有认识的。都给得罪了。”
“没毛病。”柳景辉一笑而过,道:“那就继续打江远的旗号了?或者你们单位还有合用的人?”
“如果是江队的话,效果更好吧。”崔启山赶紧给江远解释:“江队,咱们这边的图侦的数据库什么的,都跟隔壁省的不关联的,您要能打个招呼的话,那就最好了。”
“我打招呼有用吗?”江远知道崔启山的意思,但有点迟疑。
“您打电话肯定有用啊,太有用了!”崔启山陪笑道:“就您现在的名声,知道是您的案子,大家肯定愿意行个方便的。”
国内的很多系统内的数据库,或者高新技术的应用,都是以省为单位的。这里有历史的沿革,也跟经费和管理有关。
大家当年启动建设的时候,都是以省一级乃至于更低的层级做准备的,全国性的数据库少之又少。
造成的结果,就是a省的数据和b省的数据是各自独立的。放在好几年前,就是dna和指纹的数据都是各省独立的,有重要的案件的嫌疑人,也是递到部里去,再下发到各个省。
如今有一些省是互联互通了的,但很多省依旧未能完全并网,这样一来,假如人跑到了隔壁省,你想查数据,直接查是查不到的,必须找到隔壁省的相应部门去查。
虽然说,部里是可以帮忙行文调查的,但只要不是外宾就知道,不,如果是欧盟或者美国人的话,就应该更理解州权的限制了。
总而言之,就算是警察,遇到这种情况,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强过冷冰冰的公函一万倍。
江远倒是不介意动用个人影响力,做专家的,名声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故而道:“打电话我没问题,但我不认识人,也没有电话号码。”
“您放心,我回头都安排好,到时候电话拨通,您给说两句话就行了。您放心,咱们京局别的没有,会搞这一套的爷们有的是。”崔启山说着话,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当过刑警的都知道,擅长做业务的刑警有两种,一种是铁脚板型的,就是靠艰苦卓越的努力,勇敢的战胜一切困难。另一种就是关系型的刑警,多数都是资历比较久的老刑警,在市外乃至于省外都有熟人。
这里的熟人,就不能仅仅是认识就行了,得是互相认可,能够一个电话敲定一件事的程度。
比起前者,关系型的刑警自然更稀缺。许多刑警队的刑警队长,都是这个类型的。
崔启山既不属于铁脚板型的,也不属于关系型的,因为他本质上就不是一个擅长做业务的刑警。
但崔启山只要有江远在身边,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