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国民法医

  • 阅读设置
    国民法医 第687节
      余温书郑重点头:“等以后你们就懂了。她可以不吵架的,就手一指,让你自己想错哪里了。说实话,记性太好了,是真能想起来错处啊!”
      余温书感慨万千,又一看刘文凯,皱皱眉,道:“文凯我记得也有40岁了吧。还这么没经验?”
      跟伍军豪一样才提了副科实职的刘文凯无奈的摸摸脑门,道:“我那个……我可能是哄的比较好……”
      “怎么哄的?”在场的几名已婚男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了刘文凯身上。
      刘文凯:“就我那个……我以前不是经常去嫖……不是,去抓嫖什么的,就跟着练习了一些话术什么的,还有卧底,以前在一线工作的时候,当卧底,联系特情什么的,都是要哄人的嘛……”
      “对的,我记得的,以前长阳市治安支队搞跨区域抓嫖,还把你喊过来一次。你当时抓了个第一吧。”余温书的记忆被唤醒了,迅速开始给刘文凯贴标签。
      刘文凯赶紧谦虚:“并列第一。男扮女装的不算。”
      余温书的记忆第二次被唤醒,有点难受的道:“说说咱们这个案子吧……宝明,你给讲讲。”
      几个人说着话,也已是进到了办公室。余温书就势一坐,端起茶来,轻轻的喝了两口。
      万宝明是长阳市的刑科专家,只不过,他成名于20年前,这些年的技术迭代不能说是落后了,只能说是没跟上,但大略的了解了解是能做到的,纵览全局也没问题,所以只能做刑科部门的领导,不能再做技术员了。
      万宝明清咳两声,从怀里掏出一张报告,想了一下,再笑道:“因为我们测的微量物证的点位比较多吧,测到的化合物也是比较多,我直接说结论吧。尸块上取到的纤维组织,与现场发现的编织袋,具有相同的纤维结构,都是多层袋,用聚丙烯和聚丙烯覆膜的扁丝织成的,经密度和纬密度都较高,属于是比较好的编织袋。”
      万宝明:“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我们已经确定凶手使用了三家不同厂商的编织袋,一种是绿色的,两种是蓝色的……”
      万宝明:“另外,还有部分织物纤维,应该是来自于死者生前的衣物,其中包括羊绒制品和棉织品,都是天然纤维的,相对比较复杂,最终是否能确认厂商,还不好说。”
      微量物证的检验,复杂程度相对较高,或者说,这玩意是一整套复杂的程序构成的。
      首先,并没有一种机器能够将微量物证塞进去,然后出结果——就跟其他各类dna检测,毒物检测啥的一样。
      其次,要检测一种微量物证,还需要检验人员先给它分类,看它是金属,是塑料,还是油漆、橡胶、玻璃等等。可以是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也可以是用x光机照,也可以取微量的微量做溶剂,总而言之,要做了细分,才能进一步的做检测。
      譬如细分为纤维了,才进一步的分析纤维的特性。看它的颜色,组成,纵横界面的纤维形态,偏振光特性,荧光特性,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等……
      做完了这些,才到了分类的时候,先分天然还是化学纤维,然后再看它是哪种天然还是哪种化学纤维。
      假如是一种天然纤维,就可以是棉麻丝毛等等……假如又是一种麻,又可以看它是苎麻、黄麻、青麻、大麻、亚麻……假如又是一种大麻,哎,那就又回到了大麻的课程,再看它是哪种大麻……
      而对警察们来说,确定了纤维的种类远不到结束的时候,因为纤维用来做了什么还要猜测和证实,若是最终想用来确定尸源的话,那就需要从纤维到材质,从材质到厂家,从厂家到消费者再一步步的探寻。
      溜一圈下来,人都细了。
      也就是现场有编织袋,能够直接做对比,这才相对简单一些。
      但想通过衣服最终找到消费者,这个难度就提的太高了。
      江远听着万宝明的介绍,再伸手要了几份报告阅读了,过了一会,再道:“简单来说,就是疑似衣物来源的纤维,不好确定出处……那编织袋的话,你们有什么想法?”
      万宝明喝口茶,道:“微量物证里的纤维种类,都能与现场找到的编织袋相对应,目前来看,现场就有6个不同的编织袋。而这些编织袋,又分别来源于三家不同的厂家,这个其实不太正常。至少说明凶手不是当时购买的编织袋,而是用的存货。”
      “所以凶手或受害者的工作,或者第一现场,是有用到编织袋的?”江远翻译了一下万宝明的话。
      “目前来看是有这样的可能……吧。”
      “但范围还是有点宽泛了。尸块确定都是同一个人的了,是吗?”
      “有两个尸块腐败太严重了,没有取到dna,其他都已证实是同一人的了。”万宝明顿了顿,再道:“我回去让人再试试吧。”
      后面一句,就纯粹是看在江远的面子上。因为你用到全国级的专家了,你的专业度和细致度也至少得是全国级的,否则,未来若是抓到了凶手,发现这里存在了纰漏,那就丢脸丢大了。
      江远:“可以再多试试。周围也再搜索搜索,如果能把头颅找到的话,这个案子至少可以用颅骨复原来做,就是熬的时间有点久……”
      余温书应道:“已经在扩大搜索范围了,警犬大队也都支援上去了。”
      “这样的话,我们能做的也就不多了。”江远说着为难的话,但语气表情仍然是积极的,转头就来了一句:“这样吧,我来判断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死亡时间,咱们分两步走。”
      “好。”
      “一个是就着死亡时间,咱们找找附近的监控,看看是否有收获。对方如果是用敞篷的货车或者三轮车来运尸的话,那就最好了。”
      余温书笑了一下:“你别说,类似的案件还挺多呢。”
      江远用仅存的情商笑了一下,接着道:“监控尽可能的多收集一些,有疑问的,我这边也可以再做进一步的优化。”
      余温书:“好!”
      江远:“第二个,就着死亡时间扫一下失踪人口吧。我看dna的报告也有出来,受害者是女性的话,可以把范围稍微放大一点,看看全省范围内,死亡前一周的女性失踪人员,有没有能比中的。”
      “没问题。”余温书体会到了江远稀少的情商,并感觉有被暖到。因为江远提出的方案虽然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常规的刑警的调查思路,但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核心的地方,是要以相对准确的死亡时间为分界点了。
      想想后续那么多的调查,人员成本和办案经费的支出,都要基于此点而展开,一般的法医根本不敢给出太具体的死亡时间,要给也会给的非常宽,但那就失去意义了。
      也就是在江远这里,余温书才能感受到年轻时的热气,那种浓浓的被保护被照顾的感觉,莫名的就把他给笼罩了。
      第962章 蝇类鉴定
      “江队。所有的蝇类都在这里了。”
      长阳市刑科技术中心的多名技术员,将一支支玻璃瓶放到黑色皮面的实验桌上,摆的比蜜饯店还要密集,还要整齐。
      放眼看去,就见这些瓶子,既有装蝇卵的,也有装幼虫的,也有装蛹的,少数还有装成虫的。
      这里面,成虫的数量是最少的,因为跑的快。剩下的各类蛆虫卵蛹,装的都非常多。
      “数量不少。”江远满意的点头。
      万宝明嘿嘿的笑两声,道:“江队,按照您的要求,尽可能多的收集这些昆虫。”
      “恩,做的挺好。”江远又赞了一句,就算是将今天份的情商用完了,接着道:“咱们刑科中心,应该是没有专业的昆虫学专家的哈。”
      万宝明一听就知道,这是褒奖的话说完了,忙道:“您知道的,咱们国内的昆虫识别和鉴定,一般都是由专业人员完成的。我们这边如果有需求的话,一般就是找长阳大学生物系的专家帮忙。咱们之前的鉴定报告,就是长阳大学生物系的李教授给做的,他名气还是蛮大的,也经常跟我们合作。”
      “恩,我有看到鉴定报告,他是判断死于28到42天前。”江远点头。
      尸块是在20天前发现的,相对于这个程度的腐败来说,28到42天前的判断,就算是比较不错的时间区间了。
      “对。”万宝明点头,再有点迟疑,问:“您觉得有疑问吗?”
      案发现场的办案人员,大部分都是不懂得昆虫学的,这么说其实还是有点激进的,其实就长阳市局的现状来说,说是案发现场的办案人员,没有一个人懂昆虫学也不为过。
      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昆虫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植物学只多不少。
      就国内目前的学术现状来说,生物学本身就是顶级的卷王了。植物学昆虫学这种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学,更可以说是冷门中的冷门,卷王中的卷王。
      一名昆虫学的博士生毕业了,再历练上个三五年,其实也不敢说自己在昆虫学方面有什么建树,至于说鉴定昆虫的种属什么的……其实也未必擅长。
      对昆虫学的专业人士来说,鉴定昆虫的种属或许简单,但实际上也没有那么简单。考虑到警方要求的准确率,敢拍着胸脯说“我能行”的昆虫学毕业生,就更稀罕了。
      毕竟,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问题,如果是含混不清的,那就会有汗牛充栋的专家能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但如果是有真解和唯一解的,能给出答案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但就现在警局的待遇和需求来说,哪怕是汗牛充栋级的专家,他们也招不来。
      生物系毕业的博士,就算愿意到警务系统来就职,他也宁愿去研究所这样的机构,哪怕是基层民警们向往的机关单位,他们也是不愿意去的。如果愿意去,考公的就业前景岂不是更好,何必到苦哈哈的一线来。
      生物系博士生的底线就是养老鼠了,挖尸体刨坟的活,虽然也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却是不需要研究能力的。
      江远也只是确定一下长阳市局的状况,毕竟是省会里的刑科中心,不过,现在看来,博士生固然不再稀缺,也还没有普及到这个程度。
      “判断的也没错,但这么长的时间,一线没办法操作的,对吧。”江远一句话,就说的旁边同行的刑警们连连点头。
      学术归学术,但前后14天的时间区间,让一线警员取证就太难了。别的不说,取两个星期的监控视频就很难,看完更难。如果是有一个确定的监控视频也就算了,大撒网期间,看几十上百个监控视频,太容易漏掉了。
      “那……咱们再找别的地方的昆虫学专家看看?”万宝明知道江远是懂法医植物学的,也知道他认识不少的植物学家,猜想江远是想通过个人关系,再找些人来看昆虫。
      这里面自然是要有些开销的。请人家来工作几天的车马费不说,往返的交通和住宿费用总是要给补上的,若是大牌一点的专家,可能还要派人作陪,再请吃几顿好的。
      所以,不是大案要案,警方也不会动辄邀请专家来帮忙的。再者,很多专家其实也是不愿意配合的。最起码,得是有一定级别的警局才有邀请的资格,这跟一线刑警,就又很难对齐颗粒度了。
      江远自然更知道里面的复杂情况,摆摆手,道:“蝇类鉴定的话,我是可以鉴定的。我本来的意思是能找几个人,现成的懂点昆虫学的来帮个手,再远程邀请就算了,耗不起时间了。”
      邀请专家来帮忙也得人家有档期,越是出名的专家,空闲的时间自然越少。尤其是外地的专家,说不得要等好几天的时间。
      江远可没有几天的时间浪费,再等几天的话,尸体都要成泥了。
      再者,他有lv6的蝇类鉴定,虽然不是全系的昆虫鉴定,但参考此前去世的密码学家,lv5的密码学就可以在学术界横着走,就这个案子来说,lv6的蝇类鉴定,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万宝明略略有点迟疑,想了想,道:“那我再请李教授这边……”
      “不用了,来几个人帮帮手好了。”江远换了白大褂,当场撸开袖子,道:“咱们先把瓶子里的蝇类分一下,成虫的瓶子里,不是蝇类的,先转移到别的瓶子里去。把蝇类的相似的放一起。”
      这是稍有经验的相关技术人员就能做的,江远自己坐到一边,就近取了一瓶幼虫混杂的瓶子,开始分类。
      江远既然开始动起来了,刑科中心的技术员们自然也没有多话的。
      万宝明也收起了疑问,卷起袖子,戴上手套,站到江远身边,准备帮忙,并看着江远将一只只蛆给排成队。
      万宝明开始重新变的茫然:“您认得不同品种的蛆?”
      江远被戳中笑点:“你不认识吗?”
      万宝明也笑了:“这怎么看?”
      “主要就是数数。”江远一边做事,一边讲道:“你比如这个,前气门6个孔状突,第八腹节长突在基部的分支单一的,这个就是夏厕蝇的3龄幼虫,这个前气门9个孔状突的……就是元厕蝇……”
      江远扯着一只浑身长满了毛毛的,两端尖锐,有点像是拉长版可颂的蛆,说明给万宝明。
      万宝明默默地低下了头:“我可能帮不上什么忙……”
      第963章 虫也不对劲
      分辨三龄幼虫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这是幼虫迈向成虫的最后一步了,它的体型已经变的很大,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它的样子,接下来就可以化蛹为蝇了。
      所以,有时候破茧羽化的不一定是蝴蝶,也可能是飞蛾,还可能是苍蝇。
      万宝明在江远的指导下,很快就熟悉了几种常见的三龄幼虫。
      生物学实践起来,学的就是非常快,学校里看书看图,总是记忆不清,什么第八第九腹节的,但如果见到真的,多见几次,多比较几次,脑子记得是非常快的。
      就比如旱厕里最常见的蛆虫,长的圆筒筒的,又有点扁扁的,尾巴尖尖的,表面还有点透明的,微微带点黄色的蛆虫,它就是丽蝇科的大头金蝇,学名(chrysomyia megacephala fabricius)。
      大头金蝇也是最常见的嗜尸性的蝇类,特别是在旱厕多的地方,但凡出现尸体了,一定会有大头金蝇飞过去下蛋,从而成为法医的好帮手。
      大头金蝇不仅帮得上法医的忙,它还对我国的中医药产业有帮助,中医以“五谷虫”入药,主治“健脾消积;清热除疳”。这里还要特别注意,如今的一些药材商还会用到其他蝇类的幼虫入药,盖因普通人不懂行,很容易就被以次充好。特别是在药品直接研磨的当下,碾碎的五谷虫,即使货不对板,也无处申诉了。
      所以,真正用到“五谷虫”的时候,如果不能自己捕捉,又不想被欺瞒,就可以先到旱厕里观察学习。国内只有少数几个省份缺乏大头金蝇的分布,主要是黑吉两省,并青西新三省,其他地方都很容易找到。
      对于这些地方的人来说,如果实在不懂得如何分辨的话,可以跟芭蕾舞者的小腿对比,形态模样基本雷同,说明世间的美丑确实是有相通之处的。
      有万宝明帮忙,江远很快又开始筛取卵和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