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国民法医

  • 阅读设置
    国民法医 第656节
      比起罪案现场的尸骸,考古现场的骸骨的年龄判断,难度只高不低,毕竟停放的时间更久了,而且,墓穴内的环境和外界的环境又不一样,长年累月的时间积累下来,经常容易积累出非常离谱的先天条件。
      所以,陶雅洁惊讶之余,语气里还有一点点对江远的赞叹。
      江远则是自然而然的道:“几号尸骸的年龄判断有差距?”
      单论法医人类学,他现在没开临时+1的技能,那就是纯粹的lv3,属于山南省考古学界的顶流,但在全国范围内可能还排不上号。但尸骸的年龄判断跟死亡时间这个技能又密切相关,江远的死亡时间判断可是lv6,这个就不仅仅是国内顶流的问题了,国际上也是顶流。
      江远也想据此判断一下,国内考古学界的实力,毕竟,他过去几年基本都是在警界工作。
      陶雅洁不觉一笑,以为江远是不服气,不禁道:“已经很准确了,您才看了几分钟……不对,就一分钟都不到的时间,就把尸骸的年龄判断出来了……”
      她说话间,见江远的表情不以为然,于是明智的停下来,道:“看我这边的记录的话,左边第三个,第四个,我们专家组的判断都比您判断的小一岁,34岁和20岁。”
      江远“哦”的一声,俯身再看了一下子第三号和第四号的照片,依旧很快的道:“第四个应该就是年头年尾的区别。第三个的话,你们判断的有误差,你们用骨盆做的年龄鉴定吧。”
      “对。”陶雅洁点头。
      有骨盆用骨盆,这是人类学最好鉴定的一块骨头,不管是死者的年龄、性别,身高,是否有过生育等等,都可以较为轻松的看出来。最起码,骨盆是最容易看出这些信息的骨头了。
      江远只道:“这具尸体的骨盆确实有一定的迷惑性,但这个尸体是齐全的。所以,参考肋软骨、胸骨的条件,35岁更准确。”
      陶雅洁也是懂一点人类学的,只是懂的不多,这会听江远讲,就只是点头,毕竟,辨认死者的年龄是很重要的,但究竟是35岁还是34岁,其实就没有那么重要了,这一点上,考古学的严谨度是不如刑侦的。
      不过,简单的一波交流,也让陶雅洁对江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陶雅洁提杯喝了点酒,再道:“等会咱们回学校,我介绍专家组的专家们给您认识,你们一定很有话题可以聊的。”
      “好的。”江远简简单单的回了一句。
      几个人心里存着事,随便吃饱了饭,就返回了学校。
      山南大学的校区规模很大,但考古系是社科学院下的小系,总共也没有几名教授。陶雅洁带着一群人进教学楼,只打了几个招呼的时间,就有许多的学生和老师闻讯而来。
      墉王大墓是考古系近期最大的新闻了,而江远也很是上了几个新闻,两项叠加,就让考古系的学生们兴趣盎然了。
      “这位是孙教授。”
      “李教授。”
      “张教授。”
      陶雅洁分别介绍了办公室里的几个人,再道:“咱们专家团的人,目前就是几位了,江法医给咱们讲两句?”
      “直接开始工作吧。”江远是很习惯在外单位工作的,就在几名教授的注视下,起身随意的走了几步,挑了一个喜欢的位置,再道:“我个人比较擅长死亡时间的判定,不如我先来做这一块?”
      “太好了,我本来也想说……”陶雅洁说着就将今天吃饭时的事情讲给了几个人听,再笑道:“江法医如果能保持之前的速度,咱们的工作进度可大大加快了。”
      江远点点头,就对王传星道:“摆起来吧。”
      王传星一言不发的按照命案的工作流程操作起来,一个电话打出去,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早有准备的警员,就从楼前的车里,抱来了八个笔记本。
      王传星等人就地展开了笔记本,并连上办公室里的打印机,咔咔的开始出照片。
      几名学生也被王传星给指挥了起来,如考古学会的会长王伟清,就因为站的太近被点了名,然后就开始了照顾照片的生涯。
      至于几名教授,已经是看傻了眼。
      他们手底下倒是有研究生、博士生或者临时抓差来的本科生可用,但大学生的纪律性和警员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执行力也是如此。
      所以,江远的手下看着就雷厉风行,分分钟弄好了电脑,又在课题组某成员的指导下,将尸骸的照片分了类。
      江远稍微等了一下,到第一批尸骸分类出来了之后,就坐在电脑前,找了纸笔,现场测量标注和给出结论。
      跟在餐桌上差不多,江远差不多十几秒,至多几十秒的样子,就能给出一个结果来。
      在场的专家,人都看傻掉了。
      年龄判断这么好做的吗?不可能的!
      几个人不约而同的凑上前去,准备好好看看江远的判断流程,再跟他掰扯掰扯。
      第909章 就很合理
      王传星将江远有死亡年龄判断的纸张复印了一份,再交给几名专家阅读。
      孙李张三位教授在纸面上画了画,就将一页纸分成了三份,然后各自摆开阵势,核查起来。
      看别人的成果并给予评价,这种事情,他们就太熟悉,太习惯了。
      尽管如此,三个人还是非常谨慎小心的。
      判断尸体死亡时的年龄,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并有价值的学术问题。而且,尸体死亡年龄的判断,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是息息相关的。
      换言之,出错也是很正常的,出现误差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而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出错,大家自然是要各出手段,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案。比较典型的方式,比如采用更贴合的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不是什么武功秘籍,更多的是一种统计的结果,且基本都是公开的——但它又有点像是武功秘籍,有的学者研究或者统计出了好用的回归方程,他也是可以不公开的,就自己用也是可以的。尤其是在横向的商用项目越来越多的今天,即使学者们想要公开新研究出来的回归方程,商业公司也可能不乐意。
      另一方面,回归方程最重要的其实不是方程本身,还包括它的前置条件,也就是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什么回归方程。
      这一点,也是非常像是武功秘籍的。同样一个回归方程,它可能是非常适合白人的,甚至更具体一点,它可能是更适合高加索人种,这时候,你将它拿过来用在黄种人身上,好用不好用,要不要调整一下,是否要加一个系数,系数加在哪里,那就是很考究,又很武功秘籍的部分了。
      更进一步的说,一个很适合根据黄种人的鼻骨来判断死亡年龄的回归方程,它其实也不一定准确的适合于所有黄种人,毕竟,黄种人包括汉藏语系、乌拉尔语系、蒙古语族、通古斯语族、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古西伯利亚诸语言)、南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印第安诸语言、波利尼西亚语族。而单单就中国人的面部特征,又有七大分类,包括环渤海类型、华北类型、西北类型、中原类型、苗瑶类型、百越类型、北亚类型。(注)
      另外,尸体所在地区的温度和湿度,海拔高度,地上还是地下,当地的昆虫或微生物的分类,都会影响到统计结果。
      所以,粗略的判断一下是很容易的,各类通用的回归方程随便用,但要想准确起来,搞的细致一点,这里面的难度就非常大了。
      最起码,你得先分辨骸骨的各项属性,再寻找合适的回归方程,如果没有合适的,可能还得自己研究开发一套,至于最后的使用和计算,那是最不值钱的部分。
      对孙李张三名教授来说,掌握和熟练的使用那些通用的回归方程,根本不是问题。对尸体的种族、环境做判断,也都属于是基操。
      但你要细化再细化,总归是要遇到瓶颈的。
      三个人先是寻着比较自信的几个骸骨做了核对,算着算着,就开始犹豫起来。
      每具骸骨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熟悉好做的核对完了,剩下的就得……查书了。
      孙教授先放开了,说了句“我查查”,就让学生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拿了过来。
      李教授和张教授一看,也都不矜持了,全都取了电脑和pad,或者就发信息给实验室里的学生,让他们将需要的回归方程发过来。
      人类学用的回归方程,都是一排六七个,甚至十几个方程组成的方程集,常用的可能会记一下,不是很常用的,基本都是要靠查的。尤其是做教授的,日常反而很少自己计算,就算记得一些,也不敢直接默下来用,万一搞错了,才是真的难堪。
      不过,搞学术的其实也不在意能不能背下方程这种小事,几个人还是集中全力,以核对死亡年龄为主。
      墉王大墓里的骸骨不少,但情况很复杂。最重要的墉王的尸体是在棺木中的,陪葬的王妃是后葬的,墓穴内的条件已经不一样了,剩下的骸骨,有棺木和没棺木的,又有不同。除此以外,这座大墓实际上是有被盗掘过的,只是盗掘的不够深,只是将一些骸骨提前暴露了出来。
      而对人类学家来说,这一系列的变化,就像是一道题,不断变难得过程似的。
      即使只是核对,因为江远给出的年龄区间极小,也让几个人算的头痛脑热。
      咔咔咔咔。
      打印机不停的响着。
      “李教授。”王传星又将一张打印纸送到了最近的教授面前,道:“这是江队刚完成的死亡年龄的判断。”
      “啊,又……又做了10个?”李教授一眼看过去,就觉得不可思议。
      但要说江远是胡乱做的,他低头看看自己验过的几具尸骸,显然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你们这边怎么样?”李教授低声跟另外两人交流。
      “我这边核对都没有问题,最多一两年内的差别,大家取的数不一样。”张教授道。
      孙教授则是掏出了手机,道:“我问问学生们啊……恩,核对的都没问题。”
      李教授挑挑眉毛,再将刚刚得到的10个数字,分给三人,自己随便找了一个尸体的编号与尸体的年龄,查看着照片和现场取的数据,再次核查起来。
      结果自然是符合的。
      核查到这里,李教授已经感觉自己用脑过度了,干脆哈哈一笑,将面前的本子一推,道:“陶教授给我们找了个强援啊。”
      “那是你们没有跟江远接触过,跟刑侦的圈子交流的也少。”陶雅洁也是哈哈的一笑,道:“江法医是专破大案要案的,用人类学破案,不知道多少次了。”
      “怪不得,搞刑侦的,都喜欢往精确里判断是吧?”李教授给自己找了个理由。
      江远这时候抬头看一眼,笑笑道:“那也没有。准确还是第一位的,如果不是特别迫切的需要的话,我们一般也是以不出错为最基础要求。”
      “说的是。”李教授下意识的就顺着江远的话来说了,转念一想,突然体会到了一股子凡尔赛的味道。
      你以最基础的要求为目标,结果将尸骸的死亡年龄都精确到了年?
      以人类学的纬度来说,这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炫耀了。
      “再稍等我几分钟。”江远却没有要聊天的意思,说上两句,就再次低头忙了起来。
      不到10分钟的时间,江远再次将面前的a4纸递给王传星,才笑笑道:“这样一来,死亡年龄的判断,就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做什么?”
      三名心不在焉的教授,都不由自主的抬起头来。
      “死亡年龄的判断,全都做完了啊。”三人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
      其实,但凡几位专家有在什么指纹群、法医群或者痕检群里呆过的,绝对不会跟江远掰扯什么死亡年龄的鉴定的。
      江远lv6的死亡时间的鉴定,不能说是全知全能,也不能说完美适配死亡年龄的鉴定,但有这种级别的技能配lv3的法医人类学,依旧是碾压级的。对比普通lv3就到顶的专家级选手,也称得上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了。
      “接下来,我来做死亡原因的鉴定吧。”江远自己给自己安排任务,偏偏合理的让人无法挑剔。
      三名教授下意识的就点了头。
      第910章 这不是巧了吗
      翌日。
      清晨。
      李教授正拥狗酣睡,就被一阵电话给吵醒了。
      睁开眼,就见面前的金毛正一脸委屈的看着他。
      李教授一把将狗头推到边上,再拿起手机,看了看来电显示,直接点了免提,道:“小明,什么事情?”
      “教授,您赶紧来办公室吧,那个江警官带着人过来了。”小明是他的博士研究生,相当于内门弟子,日常沟通颇多。
      李教授哈哈一笑:“他是来看骸骨的吧,又不是来抓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