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国民法医

  • 阅读设置
    国民法医 第605节
      江远笑笑,道:“证据挺多,但也不好调查,因为都是10天前的案子了,本来最直接的方案,把整个大厦和周边几栋楼排查一遍,同步查大楼出入口的监控录像,再要是全面一点,把当日进出的车辆再查一遍,基本就差不多了,但他们现在只有监控录像查。”
      “给的够多了,剩下是他们自己的本事。他们自己要做好事前的预习,事后的复习,总不能全靠咱们喂吧,又不是小学生了。”黄强民没那么强的同情心,就江远这种级别的超级联合收割机上阵,庄稼收割的慢了,都是主家对村里其他人的犯罪。
      江远摊手:“理论上还可以查一遍犯罪现场,天台被封锁了以后,应该没人上去了,仔细找一下,也许能有些收获。不过,就算有dna或者指纹证据,也不一定就能锁定凶手,这是比较麻烦的事……”
      “现在不讲究包办了。”黄强民撇撇嘴,道:“让他们努努力没什么不好的。行了,我找那个尼查去谈一下,这个……褚警官,咱们一起?”
      褚冠梁是使馆的警务联络官,正是做这个事的。当然,他以前谈的最多的还是两国间的警务合作,大部分就是你帮我抓人,我帮你抓人,然后分享传递情报信息等方面的东西,像是江远这种出国打警工的,见识的也少。
      对褚冠梁来说,有江远这样的警察出国,是大大增加了荣誉感的,听到黄强民招呼,积极的跟了过去。
      也就半个钟头的时间,黄强民和褚冠梁就说说笑笑的回来了。
      王传星见状不由一笑,低声道:“这是有什么收获了?”
      黄强民过来笑笑,道:“我跟尼查和他的领导,恩,他们局长和当地议员都一起开了个简单的电话会议,大家主要是聊了聊,大马方面都盛赞江远这边的帮助巨大。”
      “那可不,两个半命案了。”崔小虎虽然是部委的人,但见到黄强民了,本能的变得更客气了。
      黄强民笑着点头:“说到两个半命案,剩下这半个命案,我跟大马方面的同志们……这个词不对,同仁们讨论了一番,我觉得也能理解他们的一些问题。比起咱们来说,大马警局受到的掣肘确实比较多,警力和资源也比较有限,比咱们县局市局的强,但这么大的城市,确实也是捉襟见肘。”
      王传星等人都露出冷静的笑。
      黄强民咳咳两声,道:“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马方面对江远的需求也是确实非常大的。应该说,他们其实是非常需要江远这样的有技术,有经验的人才。”
      “谁不想要啊……”崔小虎发自内心的捧哏。
      黄强民笑着点头:“他们说,给咱送锦旗,正式发函感谢,回头还有电视节目过来采访,大家也都可以配合一下,回国也好宣传宣传。”
      崔小虎啧啧有声:“大马警局终于懂事了啊,也对,惠而不费,他们开销不多,咱们的好处也不少……”
      为国争光是真的可以立功授奖的。对普通警察来说,这个规格可以吃半辈子了。
      黄强民点到为止,再道:“所以说,投桃报李,我也跟他们讲,江远可以再去现场看看,要是能有点发现的话,也能减轻一点他们的压力。”
      看照片毕竟不如现场。江远对此也不反对,起身就道:“那走吧,去现场说不定比看卷宗还省时间。”
      这还真不是开玩笑的,就江远的犯罪现场勘察的各项技术,正常警局就算有相应的专家,也不太可能如此全面。
      王传星等人连忙跟上江远,并去喊了钟仁龙。
      崔小虎凑到了褚冠梁跟前,小声道:“老黄不可能这么好说话吧,还投桃报李……对方投怀送抱还差不多……”
      “恩,老黄说,大家都喜欢吃榴莲,希望带一些榴莲回去,然后提出这个案子侦破了以后,要回国休息的要求。”褚冠梁低声回答。
      崔小虎皱眉:“他是让对方的海关怎么样吗?国内海关也过不去吧。”
      “找货代,走正规发货渠道,只是改海运为空运,专门走一架货机。”褚冠梁停了下,补充道:“榴莲也会选的好一点,尼查找了大马本地的大货主。”
      “我就说,老黄怎么可能走空。”崔小虎感慨。
      褚冠梁欲言又止。
      “还有?”崔小虎看出来了。
      “恩,这个案子侦破了以后,以后再往返的话,大马警方会提供公务机给江远。”
      崔小虎眉头一挑:“坐私人飞机破案?fbi都没这么豪吧。”
      “公务机嘛,临时租用,也不是常备的。”
      “那也非常贵了,跑一趟得百万级了。”
      褚冠梁扬扬脖子,道:“大马警局愿意出这个钱,其实也能说明点东西不是。”
      崔小虎一愣,这才知道褚冠梁为啥给自己说的这么详细。这个故事,放到宁台县或者清河市去讲都没意思,江远在当地已经是最高待遇了。
      但是,这个故事让他拿回部委去讲的话,怕是不用一个下午,江远的名字就会被所有领导都记住。
      而且,他崔小虎还真得回去好好讲讲这个故事。讲的慢了都不合适。
      “老黄一鱼三吃了。”崔小虎望着黄强民的背影,放以前,这位也许就是位普通的县局刑警大队长,谁能想到,只是一个小小的平台,就让他浑身发亮了。
      ……
      钟仁龙带着江远等人,上到了“天台杀人案”的现场:天台。
      这是一座二十四层的写字楼,楼是90年代建的,跟大马标志性建筑双峰塔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在那个亚洲四小龙烈火烹油的年代里,这栋24层的写字楼也建的非常大气,占地面积宽广,天台设备众多,分布亦算合理。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天台的陈旧是肉眼可见的,上来的人也是越来越少,大家都更乐意坐电梯下楼,去附近的商业机构休闲,所以,警方封闭了天台后,不愿意的人也不多。
      江远沿着动线,默默走了一圈。
      在看照片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就有模拟过现场的全景,而今看到现场,就一边做着修正,一边勘察。
      尼查等人站在外圈,尽管看着江远的动作觉得枯燥,也不好离开。
      就在有人偷偷掏出手机,开始研究今天应该在股市还是在彩票还是在理财还是在赌博上亏钱的时候,江远招手喊过了警局的摄影师。
      “这个脚印之前是没有的吧。你注意拍一下全景。”江远跟摄影师说明。
      摄影师后面还跟着摄像师,是当地电视台派出来的,例行公事的打开了摄影机。
      摄影师是刑警兼职的,“啪啪”的拍了几张照片,道:“脚印看着跟旁边的挺像的。”
      “因为是一个人的脚印,只是时间有先后而已。”江远道。
      摄影师有点意外:“旁边不是凶手的脚印吗?”
      “是的。”江远抬头看看摄影师,道:“凶手重返现场了,其实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对吧。”
      第827章 要火啊
      江远跟警局的摄影师说话,用的都是印尼语。
      旁边的电视台的摄像师本来就是百无聊赖的拍着素材,在他的经验里,这种更像是政治拍摄的任务,只要拍摄的不出纰漏就是了。
      但是,当江远口中吐出“凶手重返现场”这组词的时候,埋藏在摄像师内心中的名为收视率的火山瞬间爆炸。
      啪,啪啪……
      摄像师身上的散件儿一阵响动,摄像机的镜头就稳稳地对准了江远和他所指的那片区域。
      “凶手重返现场”可太容易激起观众的联想了,就算是摄像师自己,一瞬间的汗毛都竖起来了,他可以想象,这样的话题放到电视台,能得到什么样的回馈。
      脚印是不会跑的,摄像师调整焦距,让视野内怼满江远的脸,再收回来,才去仔细的拍摄地面上的脚印。
      这么一拍,就能看出,地面上的脚印的鞋码虽然是一致的,但脚印的纹路明显不一样。
      摄像师忍不住问道:“那个……打扰一下,地面上的脚印,是两双鞋的脚印吧,您怎么看出是同一个人的?”
      他今天就有点后悔没有带个外景的主持人,这些话还得自己问出来,就显得没有那么高级。但说完以后,摄像师又有点窃喜,多少名人不就是这样起步的?
      江远此时回答道:“虽然是两种鞋印没错,但人的脚印是固定的,我指的是差不多时期的脚印,其实,就算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了,是不是同一个人的脚印,也是能看出来的。”
      他是面对摄像头的,所以,为了表述的清楚严谨一些,他说的话就有点不那么好懂了。
      摄像师琢磨了一下,赶紧追问,道:“我是摄像师潘吉布,请问,能不能给观众详细的讲解一下。”
      他想明白了,所以立即将自己的名字给喊了出来。
      “这个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江远看看四周。
      “没关系,我们后期可以做剪辑的。”摄像师潘吉布赶忙道。
      江远点点头:“那稍等,我先做勘查,做完勘查了跟你讲。”
      根据脚印来判断一个人的身高年龄体重,这项技术不能说是中国独有的,但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刑侦人是具有至高水准的,其他国家既不能掌握相关技能,法律给予的待遇也不足够。
      实际上,大部分依赖主观能力的技术,在欧美司法体系中都不受待见。这跟司法的原则和精神有关。中国司法追求的是事实,而美国式的司法体系追求的是程序正义。中国刑事诉讼的原则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这并不是说中国司法不要求程序正义,而是程序正义是要让步于事实的。从这个角度去看国内的司法审判,就会更容易理解。至于说事实的辨别,这是另一个维度的工作,也可以说是早些年,以侦查为中心的理念来源之一。
      而在欧美影视作品中,那些英雄人物,大部分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你杀了我女儿,这是客观事实,不能因为“毒树之果”或任何为了维护法律或社会稳定而臆想出来原因而排除了证据,就可以因此而脱罪。
      摄像师潘吉布只觉得用脚印就能确认一个人酷毙了,连忙跟上江远,还被王传星拽了一把,控制住了移动的范围。
      江远在天台走了一圈,又招手叫警局的摄影师过来拍照。
      “这是什么?”摄像师潘吉布自然也跟上去了。
      “凶手的二次足迹在这边逗留了一段时间,再看一次足迹,从这里开始消失了,应该是跨过这边的管道,沿着这个粗管道往前走了。”江远说的管道是很粗的通气管道,旧时代的造型,足够一个人在上面行走了。
      等摄影师拍照完成,江远再爬上去看,确实再未看到脚印。大马的雨水充沛,最近几天虽然没什么雨,但管道上方是冲洗的干干净净,金属材质的管面,自然留不下完整的足迹。
      但江远不用管这么多,手指指前面,再指指后面,道:“顺着管道的前后走过去找找,凶手两次过来,总得有个原由。”
      江远说着自己也站上了管道向四周看看,就是普通的城市风景,很难猜测凶手是为了什么。
      两名刑警分别顺着管道,向前向后爬。
      粗壮的管道,一边到楼宇较边缘的位置插入了楼内,另一边则是延伸到了设备集聚的区域。
      电视台的摄像师潘吉布快步而来,仰头拍摄两边的刑警的动作,只觉得这个画面漂亮极了。
      江远这时顺便解释前面的问题,道:“脚印的鉴定分析,其实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鉴定方式了,我们叫做足迹鉴定。首先,足迹最重要的其实不是鞋印,而是足迹的大小、压力,特别是步态的变化……通过初步检验,我们可以据此来判断此人的年龄、身高、体态甚至职业……”
      “可以从脚印看出年龄来?”摄像师潘吉布第一时间就发出疑问,并低头看了一下,道:“那你能说出我的年龄吗?”
      “41岁吧。”江远只瞥了一眼就给了答案。
      潘吉布一愣:“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
      “那,你能说出我的身高吗?”
      “你的实际身高是167公分吧,穿了5公分的内增高,这样是172公分?”江远顿了一下,没等他继续问,接着道:“你的体重应该在65公斤左右,摄像机重量1公斤左右,你马甲里的配件的重量有三四公斤吧。”
      “就……就这样看出来吗?还可以分别看出摄像机的重量?”潘吉布本以为江远要走什么程序才能看出来,岂知就真的是看一眼。
      “摄像机一般不容易看出来,但你在面前,留下的痕迹又多。”江远稍微解释了一句,他足迹分析也是lv5的,要是让人以为这是标准,那就有点过分了。
      但对潘吉布这样的圈外人来说,什么标准都不重要了,他更对警察或者说,江远掌握的能力感受到森森寒意。
      “这岂不是说,任何人在你面前,想隐瞒年龄都做不到?”潘吉布忍不住问出这句话。
      江远本想说金属地面或者普通的光洁地面是留不下脚印的,但转念一想,潘吉布说的是面前,人如果是在面前的话,那是可以看到步态的。
      看得到步态,年龄自然就是最基础的结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