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国民法医

  • 阅读设置
    国民法医 第499节
      江远出来的时候,曾连荣也只是点头打了个招呼,表情略略矜持。
      江远见曾连荣已经在一号台工作起来,就先浏览了三具尸体,再来到二号台,同样是翻看一番,且问:“拍照都拍好了吗?”
      “拍好了。”解剖中心的流程非常成熟,早有人将该做的前置工作给做了。
      江远不放心,道:“我看看照片。”
      他没有跟几个人合作过,自然要确定一下水平。
      这边开始翻查以后,再拍摄出来的照片就不一样了。
      照片没什么大问题,江远选了几张出来,让重新拍照了。与此同时,他也将盆骨等位置的骨头拿起来量了尺寸。
      江远低声给牧志洋说了几句话,让对方将一些数据记录下来,接着声音略大一点,就在房间的摄像头的观察下,道:”二号尸体,女性,年龄21岁,身高156公分,两臂皆有骨折,这个位置,应该是骑电瓶车或者摩托车的车祸造成的。可以查一下交警方面的记录。有锻炼痕迹,应该是健身房的常客。膝盖磨损的也很厉害……”
      “从牙齿看来,有做过牙冠,有抽烟的习惯……牙冠可以查一下看看。”
      “骨骼上看不到致命伤,但看颞骨岩部的情况,机械性致死死亡的概率大。”
      江远说的内容,对于懂得人类学的法医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他几乎是不停的输出,却是让人不得不侧目。
      哪怕是熟练度高的出奇的曾连荣也不由的看了江远两眼。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法医是个细致工作,做的快不快,其实不是那么重要的。
      这种话,曾连荣以前给徒弟们是说过的,但不好当场教育江远。倒是之后,可以作为一个案例,对徒弟们做点思想教育。
      “那我先看三号了。”
      过了没多久,江远直接转移到了第三张解剖床的前方。
      曾连荣矜持的点点头,有人愿意多做事,他也乐见其成。
      江远依旧是先看了照片,然后先拿了颅骨起来,左右端详片刻,啧了一声,道:“这人是个混血儿啊。”
      他lv3的颅骨复原术,倒也不必全部复原了才能看出样子,脑海中想象一个法兰克福平面,单就面宽、颅底长、颅顶点这些指标,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
      第665章 混血儿
      不同人种是有不同的体貌特征的,这一点在政治正确之风吹来之前,都是绝对正确的知识。
      非常典型的比如“卡拉贝里结节”,它指的是白种人的上颌部,第一磨牙舌面近牙颈处常见的釉质结节,卡拉贝利结节实际上是磨牙的副牙尖,有的白人的第二第三磨牙也有分布,但有色人种是极少见的。
      黄种人的特有齿形是铲形门齿,出现几率90%,同样,在白种人和黑种人中,这种齿形的出现概率极低。
      许多人跑去医院磨骨,做颧骨缩小术等等,其实也就是为了通过骨头的变化,让面部特征出现区别。
      所谓高级脸的宽眼距,高颧骨,偏方的下巴,眉峰突出等等,也都是从骨性上表现出来的。
      江远也是掌握了lv3的颅骨复原术以后,才在这方面有所领悟。毕竟,这项技能的覆盖面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国际上的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主动或被动的都要研究不同人种和混血人种间的种族特征的。
      相比之下,国内的法医即使研究过人种的种族特征,那对于混血人种的特征就很少涉及了,哪怕是京城的法医,如老同志曾连荣这样的,他也是半通不通,十分不懂了。
      “混血,是什么混血?”曾连荣忍不住好奇的先问一句。
      “亚欧混血吧。”江远也只能说一个大概。
      不过,一个大概也是大大缩小了范围,可以说是重大突破了。京城的老外不少,混血也不少,但如果单算亚欧混血,总数肯定就不多了,最重要的是,警方根本不需要找出来所有的亚欧混血,只要找失踪人口就可以了。
      至于说,受害人家属没有报案的,那问题就更大了,假如失踪人口中找不到对应的,这本身其实又是一条线索。
      曾连荣再怎么镇定自若,这时候也不能耽搁了,先脱了自己的手套,再重新换手套,且问道:“江法医,麻烦你给说说。”
      他自认对今次的解剖和结论要负责,有了重大突破更要尽快上报,但在此之前,他得先确定江远的判断是正确的,至少,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曾连荣不觉有些异样感,平日里,他可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手底下人发现了什么细节,或者有什么决定性的证据了,曾连荣过去瞅两眼,就能知道他们判断的对不对,是确有其事还是有所偏颇。
      可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了,混血他还行,法医人类学他也还行,但混血的法医人类学,是不是就超纲了?
      不过,曾连荣的问题,江远就太熟悉了,他遇到了不知道多少次。
      江远转身。
      换上了一个令众生信服的笑容,道:“判断的方式有很多,我以颅骨为主要依据,主要是以下三点,犬齿窝,颧骨缘突,梨状孔上的外侧部膨隆。”
      江远说的三个位置基本都在前脸,也都是标准的学术用语。
      曾连荣一愣,迅速进入了角色,捧起解剖台上的颅骨,边看边道:“我记得不错的话,这三个位置都是非测量性状。”
      江远点点头,道:“没错,但也有一些指标可以用,或者就这么用就行了。”
      所谓非测量形状,是通过人类学观察来描述的,也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简单来说,就是用看的。定性而不定量。
      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任何一个人不需要接受什么理论知识,或者人类学的讲解,放一个白种人,放一个黄种人到面前,很容易就能区分出两者的不同。
      事实上,如果人还是活着的状态的话,一个混血儿站到普通人面前,不说确定无疑的能分辨出来,但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
      当然,这种假设的意义并不大,这就好像通过骨盆来判断男女一样,如果人还活着的话,这玩意根本就不应该是一个课题,有的是群众可以做出更详细的分类。
      不过,归根结底,都是熟能生巧的活。
      曾连荣皱眉,道:“非测量性状的话,准确性怎么样?我的意思是,这是怎么看出来的混血的?”
      江远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再道:“看的多的话,相对容易看出来,就比如梨状孔上的外侧部膨隆,欧洲人的会高一些,三号颅骨也是如此,但它的另外两项特征,又比较倾向于亚裔的脸型,如果做一个法兰克福平面的话,估计能更简单的看出来。”
      其实非测量性状几个字一出来,这个话题就从科学性向权威性转变了。
      不能量化的指标,就跟古董鉴定一样,谁牛逼谁说了算。
      可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没人使坏的话,这玩意的准确性又是有保证的,且同行间是有探讨的空间的。大的面上,想蒙人也是很难的。
      至于法兰克福平面,这个词出现在法医群体中,那就高端了。
      曾连荣再皱眉:“你学过颅骨复原的?”
      旁边京局的年轻人赶紧道:“江队之前有用复原的颅骨破案的案例。”
      众人的眼神全都变了。
      曾连荣也不得不给出一脸惊讶的表情,并迅速的回忆了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发现对不上,就道:“没想到……您既然懂颅骨复原,那就按照您说的来报告。”
      颅骨复原术是用一个颅骨,就能将死者的生前样貌复原回来的超牛逼技术,曾连荣不会,但他知道自己学不会,既然如此,那在看尸体的脸这件事情上,显然要听江远的意见了。
      而且,往高端里说,通过一个颅骨判断精细种族,本来就是人类学观察法的看家本领。这玩意发明出来都不是用来破案的,从最初到目前位置,它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古人类学。
      从地底下刨出来的人类化石大部分是不完整的,完整的基本都会上电视,所以,人类学专家们,就只能依靠非测量性状的观察法来做研究和筛选。而他们的日常,往往就是捧着一个颅骨,看到天长地久,然后写出一整本的博士论文。
      江远见曾连荣理解了,反而很客气的点点头,又简单解释了两句,道:“您先报告吧,看陶队那边什么意见。”
      曾连荣再次脱掉手套,出门去打电话了。
      江远恢复工作,其他人各自低头,一边默默工作,一边用眼神疯狂交流。
      接到电话的陶鹿则很无语。
      一次性发现三具尸体,这么大的案子,他都忍了。可三具尸体中还有一具是混血儿,这他真的要绷不住了。
      这案子本来就很敏感,陶鹿和范局处理的非常辛苦,可就受害人的种族状况,案子怕是要捅上天了。
      陶鹿也没什么话好说,继续报告呗。具体的业务肯定还是他的,但得让上面人知道这情况。
      一路报告上去,又从失踪人口中翻找,按照江远和曾连荣后续给出的更多的信息,很快就锁定了一人——麦克,中文名李迈,美国的国籍,父母均为在华工作的外资企业高管。
      这套信息出来,范局都觉得有点麻烦。别的倒没什么,该破案的破案就行了,可想封锁消息,就感觉变的困难了。
      陶鹿也只能调派人手,第一时间自我要求,准备限期破案。
      这个时候,散落在外面的各个大队都是要召回的,陶鹿挨个打电话通知和劝说。
      打给崔启山的时候,陶鹿尚未说话,崔启山已是疲惫的开口道:“陶支,你这就收到消息了?”
      “废话,当然收到……不是,你那边有什么消息?”陶鹿感觉有点不对。
      崔启山道:“我们刚又找到一具尸体。”
      第666章 撬起
      回到刑警支队冰冷的办公室,崔启山一边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愉悦,一边有点嫌弃的在鼻子前扇风:“你们门窗都关的这么严,就不要吃泡面,吃外卖了,味道太重了,你们自己受得了吗?”
      “崔大队,您心里不痛快?”萧思的手里拿了支烟,一边嗅着,一边斜视崔启山。
      崔启山现在知道萧思这么好用的一名干警,为什么二大队轻易的就放手了。二大队的大队长的心脏也不是很好,估计不能承受萧思的日夜鞭策了。
      甚至二大队的大队长的心脏不好的原因,崔启山都给找到了。
      崔启山也懒得用好脸色对萧思了,就道:“人嫌狗厌的日子不好过吧。”
      萧思一愣:“崔大,你说我还是……”
      “我说我自己。”崔启山撇撇嘴,道:“咱们一口气找出来四具尸体了,里面还涉及到外籍人士,局里压力大,大家的压力也就大,咱们受的白眼能少吗?对了,今天加班。”
      “哦。”萧思也不管崔启山是不是有暗示,只道:“咱们找到了尸体,那也是大功一件,他们是嫉妒而已。”
      “找到尸体,接下来把案子破掉,咱们就是大功一件,否则,咱们几个就相当于屎橛子。”崔启山说到这个词,表情和神色都严肃了许多。
      在单位里被取外号,特别是如此传神的外号,很容易被广为传播的。
      旁边的李江琢磨了一下,道:“屎橛子还是有点用的,拉屎没有屎橛子可不行,但屎橛子又不讨人喜欢,用的时候都嫌弃,嘿,还挺形象的。”
      崔启山都懒得瞪这货一眼,就这种大实话说出来,这李江也就是一个二号屎橛子的水平。
      “咱们现在是啥任务?独立专案组又不独立了?”萧思再问一句,句句捅在崔启山的心窝子上。
      崔启山重重的叹一口气,再道:“连续四具尸体,压力太大了,支队喊咱们过来支援,也是应该的。这种时候,所有人都得集中全力。”
      专案组的几根老油条都像是被泡进了胡辣汤一样,笑出了黑色的皱纹。
      崔启山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话术已经没有用了。
      商业公司开除35岁以上的员工不是没原因的,这些家伙在单位里呆的时间长了,就像是在动物园里工作过久的狗熊一样,哪种游客会丢吃的,哪种游客是讨厌鬼都弄明白了,它就不能始终如一的对待每一位游客了。那可不是对上帝的不敬?
      崔启山随便安排了几项工作,就放心的向支队长汇报去了。他倒是不担心这几个家伙的工作能力,这算是唯一的好消息了。
      陶鹿在办公室里也是焦头烂额的。
      崔启山进来,就见陶鹿正在揉太阳穴,一种大人物表示我今天虽然坐在办公室里,屁股都没有挪一下,但压力非常大,工作表现非常强的一种外部的表现模式。
      崔启山立即道:“陶支辛苦了,我这边专案组一天到晚的光帮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