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221节
余温书等大家都问候结束了,拜拜手笑道:“说案子就行了,不用搞这一套。”
江远遂道:“所以,这边的人工湖,把骨片丢进去,也做不到一劳永逸。”
余温书“恩”的一声,道:“案犯应该是考虑到这一点了。这边的垃圾都是垃圾车自动倾倒的,不经人手,是最好的处理渠道了。”
“这样说来,案犯应该就是这边的住户,或者最起码对这边有相当的了解了?”江远很轻易的得出这个结论。
余温书沉沉的点点头。
得出相同的推断不困难,正常人开着车,到一个陌生的小区丢烧剩下的人骨头,开车到山脚下看到了人工湖不丢,偏偏要开车到山上的小区,丢人家的垃圾桶里,有这个必要吗?
如果不是知道收集垃圾的规则,以及人工湖的清淤程序,正确的做法就是丢到人工湖里去。
跟正确一点的做法,是丢进哪条河里去。
更简单更隐蔽的方式不选择,反而选择麻烦的,最适合的理由,就是本地住户。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也就是江远刚才说的后一部分,“对该小区有相当了解”的人,其实也有可能做出相同的选择。
比如一两年前还居住于此的住户,或者租客,又或者来这里玩过的亲戚。
就现有的线索来说,余温书是不太愿意讨论这个问题的。如果真相真的如此,那通过住户排查的路线就相当于走不通了,这个案子,甚至都可能办不下去了。
江远此时也在做思考,并道:“其实,如果想处理的一点都不剩,应该再烧烧,然后砸碎了再磨……”江远想道:“有点着急。”
都烧到瓷化状态了,老实讲,砸一砸,可以砸的很碎了。
当然,现在的骨片已经很碎了,最大的骨头才是手心大,最多的椎骨,每块也就跟一截小排骨的大小差不多。
到了这个程度,大概率已经是被砸过了,或许对凶手来说,已经不想继续砸下去了,又或者,是工作量太大了,砸到这个程度,已经腰酸背痛了……
再或者,不敢敲击的太久?
江远回忆着自己看过的骨块,转头问道:“你们有询问过居民们关于噪音的情况吗?很短的时间也应该记录下来。”
“有问过,主要是景岭小区,其他小区的,还没有系统性的问过。”余温书明白江远的意思,问:“骨头都有敲砸过的痕迹吗?”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先烧过,烧的比较脆了,砸了,然后再烧,之后去了一些边缘,随便砸了砸,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江远说过,道:“现场肯定很混乱的,得有一个比较大的面积来干这个事,然后免不了得有敲击的声音,半个小时总要的。”
“我让他们把噪音的问题加进去。”余温书没说要全体排查的意思。30分钟的噪音,本身就是一个估计,说不定还是分开搞的,再或者有吸音的准备呢?
总而言之,从余温书的角度来看,这个线索是不拿稳的。
而他,也不可能像是徐泰宁那样,遇到一个线索,就堆满资源。
就长阳市刑警支队的情况来说,给几万人做排查这种事,在一个案子里用一次就打满了,用两次的话,就一定要有成果出来,否则,就得有人背责任。
江远经历的案件也不少了,能够理解余温书的谨慎。
所谓领导动动嘴,小兵跑断腿,如果因为领导体恤民力,而称其为无魄力,那就太双标了。
而且,长阳市刑警支队的实力已经相当可以了,换成宁台县的话,几千人规模的排查,就是极限了。
再聊两句,余温书自去忙了。
江远慢悠悠的溜达溜达起来,绕着小区,特别是发现烧骨块的垃圾桶附近,边走边看。
第275章 马上来
景岭小区建成有小二十年了,但后面又扩建了二期和三期,整体就还比较新。
不过,因为是建的很早的小区,所以小区内是谈不上什么人车分离的,小区内只有几米宽的道路,平日里既是大家遛弯的路线,也是车辆行进的线路。
小区本身的维护倒是很不错。绿树成荫,路面整洁干净,路两边的长椅板凳也都有人擦拭。
看的出来,为了卖房子,开放商是可以放着物业的钱不赚的。就好像垃圾桶,都是挺不错的造型,主要由金属做成的,并不同于一般的市政垃圾桶,密度也比较高。
但用来放尸块的话,差别并不大。
当日装了烧骨片的垃圾桶都被拖走了,新换过来的,也换了位置。
但原来的垃圾桶的位置是画了白线的,再看旁边垃圾桶的形状,也不影响江远的观察。
“都是路边的垃圾桶。随手可以丢的位置。”江远走了一圈,再走到第二圈的时候,就给出了判断。
万宝明一直跟着他,听到江远说话,立即道:“的确,都是比较方便丢弃的位置。”
“烧过的骨片,其实装个袋子什么的,随手就抛弃了。”江远回看万宝明眼。
万宝明道:“我们也倾向于是步行丢弃的。14个骨片,分5个垃圾桶丢弃,距离也都不远,开车停车,再下车丢弃,反而更显眼,也没必要。”
江远点头,道:“但也没办法排除是其他小区的住户抛弃的?”
“是啊。而且,景岭小区其实已经排查过一次了,家里有那种商用炉的,或者比较大的炉子的,我们都派人进去看了。”万宝明叹口气,道:“这个阻力都蛮大的,引起了不少的纠纷,再扩大到这边五六个小区,难度也是比较大。”
排查和排查也是不一样的,像是入户排查,就非常难做,范围太大更是不行。他们要排查的又主要是别墅的住户,对隐私的要求更高,于是就更难进行了。
每家每户都进去,都看一遍,搜一遍,这种事情不用想,在哪里都难做,弄不好就是一地鸡毛。
江远也能理解,谁要是到他家里来,说想要看看家里的炉子,说不定还要掏掏炉灰什么的,江富镇同志肯定也是不愿意的。
江远继续溜达着思考。
万宝明等人跟着溜达。
王传星溜达的抓耳挠腮。
就他的理解来说,这个案子已经是进入到死胡同了,而且,进的也不奇怪。就那么几个骨片放在那里,根本谈不上是线索。
如果破案全凭想象的话,且能侦破的话,他想破头也没关系。
然而,眼前有数百名干警都扑在这个案子上,可真要说,大家都不知道能做什么……
“其实咱们现在有的东西并不多,尤其是证据,太少了。”江远说到这里,道:“要不找柳处问一下?”
柳景辉经常做的,不就是那种没证据的案子。
虽然破案率也不是非常的高,但比起正常水平的刑警,柳景辉已经是很牛逼的高手了。
万宝明愣了一下,没想到跑现场来转悠了这么一阵子,江远给出的方案竟然是呼叫柳景辉。
转念一想,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一张床也是叫,两张床也是叫,又有什么关系。
“那我给余队长报告一声,再问问柳处,我就说是您喊的了。”万宝明笑笑,他和柳景辉不算太熟,想请人家,最好还是有个中间人。再者,案件是归余温书指挥的,摇人也得经过他的同意。
江远应了,就继续在小区里溜达。
到了下午,江远直接让人找了间别墅,就在别墅的后院里,用主家的烧烤炉,烤起了肉。
别墅主人袁松平是余温书的朋友,四十多岁的生意人,经营酒水生意,也开的有饭店等营生。
这位也是个妙人,知道一点点案件的情况,见江远似乎没有什么忌讳,遂道:“不如我们来模拟现场好了,我弄只羊过来,把肉剃下来烤了,骨头堆到碳里烤碎了。”
江远心里一动,连声说好,又道:“羊骨头的硬度有点低了,不如找点猪骨头,土猪的猪排,生长期稍微长一点的,应该可以模拟找到的胸骨的状态。另外,再找一根猪棒骨烧一烧,我也有点好奇,胫骨按说是最难处理的……”
“好嘞,这些东西我饭店里最多了,稍等,我让他们弄点新鲜的过来,就像刚杀的一样。”袁松平还挺积极的样子。
江远再次被提醒,忙道:“要是有存货的话,冻过的骨头也可以拿些过来。”
凶手杀了人,也不见得就要立即烧掉。
很多人,尤其是新手杀人犯,第一次杀人以后都会很茫然,有的人会将尸体拉去埋,这种通常是比较急躁的。
有些反应迟钝的,会任由尸体停放一段时间,等到出味了,再塞到冰箱里,然后再考虑着去埋还是去抛。
选择在家里烧尸体的,属于有钱又有耐心的。
想想看,要将一只老鼠或者猫,烧到化骨,得用多少燃料?得冒多少烟,出多大的味道。住高层或者公寓楼的,基本不用考虑这个方案。
别墅里的自由度就高多了。要是有个游泳池的那种,将水放干了在里面分尸,比在卫生间里,肯定要舒服很多。
但是,要将尸体焚烧干净了,始终是一件很花费时间的事。民用的炉子,不管是炉膛还是温度,都达不到殡仪馆的焚尸炉的程度。这么想来,将尸体冻到冰箱里,慢慢烧,也是一个较为合理的选项。
若是这样的话,更大更坚硬的胫骨,或许还未被处理?
刑警队有可能是在凶手前期的抛尸过程中,就开始了侦破工作?
按这个思路的话,凶手的运气,反而显的不那么好了。
袁松平家的炉子,是美式焖烤炉,也就是美剧里经常见到的烧烤炉,通常有棺材形状的,和脑袋形状的两种。
袁家的是棺材状的,大小刚好能躺一个身高一米五,体重150的人,基本结构也很简单,底下用炭火,上面盖一个网,就能烤食物,另有一个类似于美式棺材的弧形盖子,合起来的时候,能够形成一定的热反射,进而更稳定的加热食物。
江远取了碳,放入引火炉,再在底下点燃一个酒精块。
酒精块燃烧,将烟囱一样的引火路内的炭火全部烧红,然后倒入烤炉内,再多加炭。
一切准备好了,肉和骨头也就送到了。
半头羊,一扇猪排,还有些牛肉,以及一筐的骨头。
江远取了两根猪的胫骨,也就是筒子骨,先放在烤网上烤了烤,没什么情况,就丢入了炭火中。
在此期间,袁松平主动取了大量的调料出来,将猪排和羊肉腌制起来。
大家分工合作,很快,就有大量的烟气飘了起来。
“一次烤这么多东西,都不会起很多烟啊。”江远注意力瞬间被转移了。
“因为是慢火烤,你看骨头直接放到炭火上,起的烟就多,放到中网上,翻动一下,就不那么容易起烟了。”袁松平给介绍着。
江远缓缓点头:“这么说,只要分好尸,慢慢的用火烤,就在院子里烤,也是没问题的?”
袁松平听的头皮都要发炸了,忙道:“没问题是没问题,但人不能这么变态吧……”
不等江远说话,旁边几名刑警都笑了出来。
袁松平摇摇头:“我给你们拿点饮料,吃饭时间,我听不得这个。”
他转身走了,正好给江远等人一个单独聊天的时间。
江远翻动着肉块,又看着炭火上的骨头,不由道:“涉案的烧骨残片,似乎也是经过了至少两次烧灼。”
万宝明眉头一皱:”你的意思,是凶手先在类似这样的炉子上烧了,再拿去别的地方烧?”
“恩,凶手的目的,应该只是减少尸骸的重量和体积,那就可以先用大体积的炉子,等烧到骨头烧不动了,后面再慢慢处理。”
“那……我们找卖炉子的人修?”万宝明有点不确定。
“或者,我觉得可以找碳。”江远纠正了一下,又指指面前的慢烤箱,道:“这家伙用的碳量这么大,凶手得买很多碳来准备才行。”
万宝明不是很确定,但还是点头道:“这个好查,我让快递公司将前几个月的货物的重量列个表,就知道谁家买的快递biu较重……不过,犯罪嫌疑人也有可能去市场买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