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红楼同人] 红楼之黛玉重生

  • 阅读设置
    第182章
      “可这些人总是不安分。
      “本来嘛,谁家的林子大了,各类鸟儿便都有。
      “偏他们非说,是我朝的制度,种种不好,才令贪吏横行、民不聊生。
      “这其中,两江界内,便有不少前朝余孽,隐藏其中。
      “一边聚敛财富,一边煽动愚民。
      “当地官员们总是没有确凿证据,又碍着江南民间风声,不敢下狠手。
      “终于太上走了那一趟,又祭奠了前朝的皇家寺庙,礼贤下士一番,这才走了。
      “可临走,太上留下了忠顺。
      “你也知道,忠顺的父亲,跟太上当年,乃是夺位的死敌!
      “我祖父当年,就是因为忠顺的父亲没有及时救援,才为了救太上,在战场上丢了性命。
      “太上那么多年,虽然待他亲厚,却从未让他沾过任何朝政上的事情。
      “这件差事一派,忠顺喜不自胜地答应下来。又请了一道密旨,便留在了苏州。
      “那时雨村恰好从应天考评中上,想要去盐道粮道。王家便来求我。
      “我想了想,一则当时的盐道乃是林如海,当今的同窗,贾家的女婿。
      “雨村还是他引荐,才投到了贾家和我的门下。若那时便去夺他的位置,委实不合适。
      “二则江南粮道太肥了,雨村的资历实在不够。免职前又是因为贪酷。
      “所以我劝了他们,先转了苏州知府。想着下一任再去粮道。
      “谁知就被他碰上了这件事。忠顺王便奉旨与他一道处置。”
      曹谕擦了把额上的汗,一声不吭。
      北静王看见了,笑了起来:“怎么,不敢听了?”
      曹谕咬牙切齿:“小人撑得住!”
      贾雨村这个忘恩负义的混账王八!
      北静王和四姓这群扰乱朝政的蛀虫!
      北静王笑着拍拍他的肩:“你已跟了我,以后这些事,便要多多地看了。
      “别怕啊!我接着说。
      “雨村后来运了一条船给我。
      “他跟我说,这俞、宋两家,的确是有勾连的。
      “可这邱家,实在是太有钱了。
      “不仅有钱,早先还是忠顺王家的家奴。
      “只是忠顺的父亲一死,这家子就趁机改名换姓躲了。
      “如今好容易被忠顺找见,便上门去要忠顺自家的银子。可这家子竟然敢说不给。
      “忠顺一怒,便趁着这个机会,灭了他家满门。”
      第253章
      “按说,我当追究一下此言的真假。
      “但当时,雨村跟我说,三家的钱财,他二人分了四份,一份上交国库,一份私下里给太上。
      “另外两份,他二人一人一份。
      “雨村给我的,乃是其中一份,便是一条船。
      “而我听说的,忠顺带给太上的,却是两条船。”
      北静王看向曹谕,意味深长,“可船跟船,又不一样。
      “我使人打听了。忠顺那两条船上装的东西,足足有雨村给我的四倍还多!”
      曹谕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厌恶:“这位贾某人,实在是,太贪了。”
      北静王摇头:“他贪一些,也是应该的。
      “可是,据此可知,忠顺大约,一丁点儿都没留,全都献给了太上。”
      曹谕看着他,欲言又止。
      心怀异志、自命枭雄的人,竟然这样天真么?!
      北静王看着他的目光,轻声地笑了起来:“你不懂。”
      曹谕挑眉。
      “那些年,忠顺对太上,是怕到了骨子里,也谄媚到了骨子里。
      “那件事后,太上对忠顺,明显地宽容亲热了许多,甚至夸他‘公忠体国’。
      “雨村就不一样了。
      “他在太上一朝考中进士,又在太上一朝做官,再后来,上司诬告,太上便能二话不说免了他。
      “而林如海一封荐书,荣宁二府居中周旋,他便能起复金陵城,轻轻地谋了个应天知府。
      “我看两眼,发句话,他便能轻松坐上苏州知府的位置。
      “在他的心里,太上不过泥塑木偶,任我等这些人,左言左是,右言右好。如此而已。
      “所以,他敢留私房。而忠顺不敢。”
      曹谕十分忍不住,冷笑一声,道:“可也许,忠顺王涓滴不剩都上缴,并没安好心。
      “雨村的出身来历、巴结过程,必定大家都心知肚明。
      “虽然忠顺奉密旨,与雨村一同做下这等大事。
      “可他都交了。就等于是告诉太上,雨村贪婪,还截留了若干。
      “雨村孝敬王爷,王爷知道不是全部截留的那些。
      “可太上不知。
      “太上只是从忠顺处得知,雨村留了许多,没交国库,却全给了王爷。”
      北静王被他说得脸色大变。
      曹谕哼道:“忠顺坑王爷,可坑得太顺手了!
      “雨村本是奸雄,绝顶聪明、能屈能伸。
      “这件事,却做得如此粗糙糊涂。
      “焉知他不是配合忠顺,在太上面前,早早地埋了王爷一根刺?!”M..
      北静王被他问得,一言不发。
      …(我是曹匡如的小戳刀)…
      落霞与孤鹜齐飞,湖水共长天一色。
      江南冬日,晴好天光下的陈湖,霞光万道,湖色妖娆,兼着渔歌遥应,鸟声嘹亮,简直美不胜收。
      这一片美景,最好的欣赏之地,却是湖畔寝浦禅寺的藏经楼上。
      林黛玉裹着长长的披风,凭栏而立,极目远眺,只觉得世间烦恼,不过三两声鸟鸣、一鼓荡清风,而已。
      “阿弥陀佛。”寺里的老方丈终于听说了林黛玉的身份,忙赶了来,身后还带着另一个龙钟老僧。
      老方丈客气寒暄,林黛玉礼貌问好。
      三五句话,完了场面应酬。老方丈便指向自己身后的那位:
      “这是来我寺挂单的老禅师,是贫僧的师叔辈。
      “他在京中甚多故旧,听说郡主在此,忍不住来打听一两个人。”
      林黛玉意外地看了看那老僧,点了点头:“大师意欲打听哪个?”
      那老僧一身干瘦,既聋又瞎,侧着耳朵疑问:“啊?郡主说什么?”
      老方丈看他做派,低头叹气,合十又念一声佛,竟先行告辞而去了。
      林黛玉愕然。
      然而,那老僧看见老方丈出了藏经楼的大门,朝着外头行去。
      便转身朝着黛玉又行一礼,脸上的茫然木讷刹时不见,眸中一片精明:
      “郡主是如海的女儿?雨村的学生?行简的世侄女?陛下信中,那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
      林黛玉大吃一惊:“你是何人?!”
      寺外,晴雯和雪雁蹲在箱子边上,叽叽喳喳地收拾着刚淘换来的瓶瓶罐罐。
      紫鹃则带着小红,把店家才做好的菜肴装了食盒,放到车上,预备带回去给柳嫂子尝尝。
      孟姑姑吃得好玩得开心,明仗着这地方没半个人认得自己一行,竟还在墙角无人处,大大咧咧地伸了个懒腰。
      唯有楚刈,站在离着黛玉五步远的楼梯口,满面阴沉、警惕地,狠狠瞪着那老僧。
      申时三刻,一行人施施然离开了陈湖,说说笑笑地回苏州城而去。
      酉时三刻,北静王等人狂奔而来,直奔甪直镇,四处打听林黛玉一行的模样。
      镇上的人莫名其妙,纷纷谨慎地表示并没见到。
      眼看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北静王已经焦躁得拎着鞭子来回踱步。
      曹谕想一想,出了镇子,去了湖边寺里打听,这才知道一个时辰前,黛玉等人便走了。
      “走了?!”廖长史张口结舌,“几个女子,赶夜路!?这郡主怎么这样大的胆子?!”
      曹谕实在憋不住,哼道:“她若胆子不大,就敢跟咱们王爷打擂台了?老廖倒恁地看不起她!”
      北静王被这话说得目眦欲裂,怒冲冲吼道:“追!”
      廖长史和曹谕两个对视一眼,苦笑一声,又上前去劝。
      天色已经全黑下来。
      这一群人,哪个都路不熟。
      苏州知府衙门派的车夫倒说自己大概知道怎么走。可这黑灯瞎火的,他也做不到十拿九稳。
      “若是慢慢行去,怕还不如那姓林的快,追不上的。”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王爷千金之躯,若是因为夜间赶路有个差池,老王妃不要撕碎了下官呢!”
      两个人苦劝半晌,北静王执意不听:“追!一定要追!”
      这是犯了拗性了。
      无奈,众人上路。
      两个护卫在最前面探路。
      马车走在他们后头,廖长史和曹谕轮流坐在车辕上替车夫举着火把。
      剩下的护卫在后头慢慢跟。
      可就这么着,走出去不过半里路,便遇着一个大水坑。
      火光被水花反射刺眼,马儿扬蹄不肯走,车夫下意识抽了一鞭子,车轱辘就着惯性往前一滚,便陷进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