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红楼同人] 红楼之黛玉重生

  • 阅读设置
    第152章
      黛玉噘嘴:“不是他们那一辈胡闹,我们这一辈用得着过得这样艰难么?!”
      陶监没得答话,只得再瞪她:“有了太后撑腰,越发胆大包天了!说,还有什么事,没有了的话,我就回去了!”
      黛玉忙拽住他,轻声说了想回故乡一趟。
      陶监吓了一跳:“北静王正在江南治水,你这会子过去,岂不是羊入虎口?那边如今数他最大。山高皇帝远的,真有事,谁能救得了你?”
      黛玉顿时踌躇起来。
      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除非你再等等。听说江南那边快平定了。陛下打算这就跟太上商议怎么给北静王论功行赏。
      “消息一出去,他的死对头们会立即把他的不法事放出来,拼命弹劾。
      “到时候,太上和陛下一定会宣他回京自辩。那会儿你就可以去江南了。
      “跟他岔开。”陶行简给她出主意。
      虽然这是个好法子。但是拖来拖去,黛玉担心水上一旦结冰,自己就要走陆路。那样一来费时间,二来实在会麻烦不断!
      思来想去,黛玉试探着问陶监:“其实,上次我去太极宫,太上叫了我去说话。曾经提到,还想再去一趟江南,还想带着太后……”
      “南巡是天下第一劳民伤财之事!”陶监严肃起来,沉沉地看着黛玉,
      “你万万不可出这个主意!你父亲当年,对太上百般敬佩。唯有这一件事,提起来便激烈反对!”
      黛玉低头摆弄手指:“我们说的是微服……”
      “那我看你是真不要命了!”陶行简咬着牙狠狠地戳了黛玉一指头,“万一有失,你一院子的脑袋够砍的么?!!!”
      黛玉鼓着腮看着天,一言不发。
      那怎么办呢?!
      “世叔,那你帮我盯着些北静王。让他回京的旨意一下,您就告诉我,我就出发。”
      黛玉只得退而求其次。
      陶行简这才放了心,再说几句最近的日常,便告辞而去,连晚饭都没吃,只拎了一匣子热点心而已。
      当夜。
      宣政殿。
      昭明帝面前,一共十二个“石榴”,一字排开。
      除了左手边的四个,另外八个,都敲开了一个小孔,露出了一小堆红色粉末。
      今夜值守的恰是何太医,战战兢兢地忙指挥着人戴了革手套,把那些粉末都收起来烧了,又命人把那条长案也抬出去烧了。
      然后才擦着满头的冷汗跟面沉似水的昭明帝禀报:“这些药当是同时放进去的。现在看来,应该已经有十多年了。
      “伤人性命已是做不到,但一旦沾上必定再无生育可能。微臣觉得,陛下这七八年来再无子嗣,说不准……”
      陶行简拂尘一甩,指着他的鼻子断喝:“少说这种没来由的胡话!”
      昭明帝看了陶行简一眼,陶行简只得气哼哼后退一步。
      “何院正,你只管看病。查案子不归你管。
      “当年,太子生母难产而死,症状跟这个药,有没有关联?”
      昭明帝冷冷地看着他。
      何太医一愣,果断摇头:“没有关联!
      “先端皇后是因为子大难产,又在生产前误饮了活血的蜈蚣酒,这才出了事!
      “当时已经一一查明!
      “若是当年先端皇后沾上的是这个药,那必会有面黑唇紫、血崩难止的症状!”
      昭明帝脸色微霁。
      先端皇后去世时,苍白憔悴,与这些症状无一类似。
      挥挥手,何太医退下了。
      陶行简盯着中间那四个石榴,低声问:“陛下,吴贵妃死的时候,跟何太医所说症状,可是一模一样。”
      “可她这石榴,却是她娘家送进来的。”
      昭明帝轻轻地叹了口气。
      陶行简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想起来:“哦对了,陛下,智通找到了!”
      第212章
      九月初八。
      林府。
      晴雯兴兴头头地来告诉黛玉:“今年秋闱因各地水患、道路难行,推迟了一个月。今儿才开考。
      “听说,贾府里那四位都下场了!”
      “四位?!谁啊?”雪雁掰着手指头数不出来,“金陵来的玉字辈那个,宝二爷,环三爷,还有谁?”
      “还有来了之后便去服侍敬大老爷那个呗!”小红正擦多宝阁,手里忙活,并不妨碍嘴里说话。
      晴雯连连点头:“荣府的这个叫贾琅,道观赶回来的那个叫贾瑾。”
      又笑,“不过,环三爷没有下场。去的是金陵来的另一个草字辈的,跟环三爷同岁,叫贾萤的那个。”
      “秋闱乡试,考的是举人。”黛玉听到这里终于好奇起来,“他们身上都有秀才功名?”
      “是啊!说是在金陵的时候都考过了。连萤哥儿和那个帮着打理家务的贾蔺,其实都是秀才!”
      晴雯说着,吃吃地笑,“宝二爷是捐了个监生才能去考。环三爷则是白身,所以才不能去!”
      紫鹃忙看她一眼:“这个话,出了这屋也说不得的,知道了么?”
      晴雯这才想到探春,吐吐舌头,乖乖点头:“是。我说错了。以后绝不说了。”
      可是门外恰好是来送东西的雪鸦,听见了,顿一顿,看一眼门外的小丫头。
      小丫头们乖觉,一声不吭,眼看着她退了几步,才高声禀报:“雪鸦姑娘来了。”
      雪鸦笑着进来,给黛玉送了一盒绦子,五颜六色,各种花样:“县主最近才学着打的,打了好些。
      “挑了几个颜色鲜艳的,还有上回做的鞋,让蒋姑姑送进宫去给太后娘娘了。
      “这几个清淡雅致的,想着郡主说不定喜欢,让我送了过来。郡主挑挑。”
      黛玉笑着让她放下,在里头挑了一会儿,拿了一个葱黄柳绿的攒心梅花样子来,感慨道:
      “听的说,想当年你们县主也是烦了别人打这个。如今她自己倒学会了。”
      把那条也放回去,笑着起身,“我也闲着,正要出去逛,走吧,去你们那里。”
      雪鸦笑道:“县主也想请郡主过去坐坐。芸二爷来了,正说那边宅子修缮的事儿,只怕郡主不耐烦听。”
      “怎么会?我也有日子没见芸哥儿了。”黛玉立即抬脚往外走,又瞪晴雯,“就你最懒。今儿你好好地在家擦洗。
      “小红,雪雁,你两个跟着我,去你们义敏县主那里逛逛。”
      小红脸上红着,假装没听见,仍旧擦着多宝阁。雪雁赶上来夺了她手里的抹布,强拉着洗手擦手,拽了跟着黛玉出了门。
      果然,清秋院里,贾芸正跟探春说县主府的装潢进度:“……花树也快种完了。如今只要家具摆进去,就够了。
      “只是那几个做家具的,都说等一等。若是能每日里炭火烤一烤,过了这一冬,明春住进去,才是最好的。”
      探春迟疑,看蒋姑姑:“您说呢?”
      “我也这么说。明年春暖花开时再搬不迟。”蒋姑姑笑得两只眼睛眯起来,“我是巴不得您跟郡主就这么住着才好!
      “姐妹们又能说说笑笑。来个外客也能一起招待。人来人往的也热闹。”
      探春失笑:“这有什么的?我那边不是也收拾了一个院子专门给林姐姐住么?大不了,咱们拉着她一起去过年便是。”
      林黛玉听到这里笑了出来。
      小红低头打了帘子,林黛玉啧啧啧着走进来,笑道:“哎哟哟!我算是知道太后娘娘为什么要换了那二位姑姑了。
      “当初那二位在时,巴不得义敏明儿就搬去隔壁县主府,跟我再也别来往,千万别带坏了她们县主。
      “如今蒋姑姑却是千方百计地盼着义敏跟我混在一处,吃我的喝我的,明儿再跟着我一处惹祸,一处去太后娘娘跟前听骂。
      “可是这个主意不是?!”
      蒋姑姑呵呵地笑,忙给林黛玉让座,道:“郡主如何这么知道老奴的心思?恰恰的正是这个主意!”
      众人跟着笑。
      贾芸也笑,低着头肃了手,先给林黛玉请了安,然后又笑道:“正要跟郡主和县主说一件闲事。”
      林黛玉和探春坐在一处,携了手,笑着让他:“说说。”
      “这不是秋闱推迟了么?京城卖桂花的有一部分催了花期,令八月里开的,如今便卖不出去。
      “可我带着人去一一验看过,只是今年一年的花开不久,日后还是不错的。且因此可以讲讲价钱。
      “我看家里……我是说,我看郡主府这边先前没种桂花,县主那边也没有。要不要趁着这几个机会,定几株年头儿久一些、高大一些的好桂花树?”
      贾芸低头说道。
      桂花?
      桂花夏家?
      那个前世折磨死了香菱的悍妇?!
      呵!
      黛玉眼睛里精光一闪,几乎接着他的话尾便笑道:“好啊!我这里定三五棵大的。义敏那边你跟她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