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我倒是,抄了本经。”梅若芹脸上微微的红。
王熙凤立即点头,对耿思渺道:“耿姐姐瞧见了?这才是正经。
“送不送得到皇上跟前,那是规矩制度,也是太子和太子妃的考量,与咱们不相干。
“可若是因为送不出去便不预备,那可就是全无忠君之心和孝敬皇父之心的人了!
“今儿我姑姑刚才跟我细细地说了这中间的区别,我才想起来,顶好也知会两位姐姐一声。”
耿思渺红着脸连连点头,又正经向着王熙凤屈膝欠身:“多谢妹妹记挂着我!不然我就犯大错儿了!”
梅若芹也笑向王熙凤:“你年纪虽小,倒知道操心。你自己预备了什么寿礼?”
“我听说皇后娘娘喜欢绣品。我娘嫁妆里恰好有一架前朝蜀绣花鸟,极精美的。明儿等姐姐们的预备好了,就跟着你们一起奉给太子妃娘娘。”
王熙凤笑着冲她两个挤眼,“反正不会落到皇上手中,那就索性给皇后预备得了!”
梅若芹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王熙凤捂着嘴笑:“这会子也不晚啊!”
梅若芹立即拉着她商议,看看还有什么能给皇后预备、太子妃也不好意思截留的。
耿思渺都看傻了。
待三人散去,耿思渺回到自己的西偏殿,心事重重地坐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来问她那困得直打呵欠的宫女小圆:
“听得说,梅良媛和王承徽相识,也不过就比我早一天而已。我搬过来与梅姐姐同住,也比她迟不了半个月。
“怎么……
“她就那样毫不藏私,梅姐姐竟然也不以为忤,两个人之间半点疑惑芥蒂,真的都没有吗?”
小圆再打个呵欠,口齿不清地说道:“人和人之间也是要讲缘法的。再说,她们说什么也并没避着您。在她们心里,您是一样要好的姐妹。
“您就别多想了。
“先前就是您没有事事多想,才能平安地跟顾良媛在一个宫里住了这么多年。
“在这个深宫里啊,没脑子是福气!”
耿思渺看了她一会儿,忽然释怀地笑起来:“说得也是。——前儿王承徽不是说她爱吃栗子么?明儿咱们蒸些栗粉糕吃!
“多蒸些,给太子妃娘娘也送一笼过去。她那里两个孩子呢!小孩儿都爱吃栗子!”
小圆的眼睛顿时亮晶晶不困了:“好呀好呀!奴婢也爱吃栗子!”
第二天一早,果然耿承徽早早起床,兴致勃勃地蒸了栗粉糕、桂花藕粉糖糕和蜂蜜豆沙包,给梅若芹和王熙凤各送了些,然后便恭敬呈了去承恩殿。
太子妃正弄着两个孩子吃早饭,见了这三样,十分欣喜。
耿承徽便说自己心笨口笨,只会做几样点心,打算到了万寿节,做个大寿桃送上去。
“这个好!”太子妃失笑,“若你真这么想,那到了正日子,本宫替你把寿桃送去大明宫!”
耿承徽顿时涨红了脸,手脚都没地方放了,嗫嚅:“真的吗?我这点微末手艺,哪里比得上宫中的御膳?我会,会丢东宫的脸的……”
“这是你的一片孝心。到时候我会看着皇上和娘娘欢喜与否,再看要不要把你的名字报上去。”太子妃亲切地拍拍她的手,“你哥哥简在帝心,皇上会赏你体面的。”
耿承徽羞红着脸告退,忐忑不安地回了宜秋宫,直奔正殿,满头是汗地问梅若芹:“我,我今儿也不知怎么这么大的胆子……我是不是惹事了?”
梅若芹好笑地看着她:“万寿节上,你若得展才,那以后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说不得日后我和凤儿都要靠你照拂呢!
“这阵子我不聒噪你,你只安心琢磨你那寿桃罢!”
王熙凤得知,也替她高兴,甚至让小圆给她传话:“你若要试制,我们东殿的人都可以帮你试吃!”
耿承徽大大松了口气。
果然,第二天开始,宜秋宫全殿开始进入水深火热的“试吃寿桃”阶段。
所以,在忙得头疼了的太子忍不住又叫了王承徽去丽正殿“伺候”晚膳时,王承徽热心地带上了一碟宜秋东殿实在吃不完了的寿桃。
第79章 寿礼(下)
“这是……什么……”太子嫌弃得身子直往后仰。
王熙凤忙卖力推荐:“这是耿承徽姐姐请了太子妃娘娘的准许,开始给陛下准备的寿礼!耿承徽姐姐怕到了万寿当日,一时紧张手抖了做不好,打算从今儿起,每天做一个!
“这是小厨房给妾身送来的,让妾身尝尝。正好妾身还没来得及吃。太子爷就传了话。
“妾身索性带过来,恭请太子先尝!”
听到这里,太子的表情稍微好看了一点点,但还是没有捡起筷子,而是皱着眉招呼庆海:“你来试菜。”
宫中贵人们吃饭,其实每一道都有内侍或宫女先行试过,才能端上桌来。
这可并不是庆海的差事。
然而庆海也明白——太子拿不准味道如何,所以才让自己试试究竟好不好吃。
庆海忙上前去,从长赢手里另拿了双筷子,试了一口。后退两步,嚼了咽了,抬头看向太子:“爷,奴才这嘴今儿可享福了。耿承徽的手艺可真不错!”
这话说得毫无感情。
太子明白了:这寿桃,很一般。
但看着王熙凤希冀的眼神,勉为其难也揪了一点尝了尝。果然,也就那样。
“嗯。不错。让她再接再厉。”太子敷衍了一句,便命摆膳。
王熙凤嘟了嘴:“哦。”
太子看了她一眼,眼中多了一丝笑意。想了想,命庆海:“把她家的事儿告诉她。”
庆海躬身应诺。
王熙凤好奇地看向庆海。
“令叔今晨合家离京,回南方去了。家中留了承徽那位庶出的堂兄、叫王礼的,照管王氏留在京中的各种事务。
“哦,还有承徽的小姑母,那位金陵来的薛氏,已经带着儿女们住在了王家。令堂兄王礼和令表兄薛蟠已经说定了要一起去贾家的族学去附读。
“原本荣国府的贾王氏欲请薛王氏合家过去暂住,薛王氏拒绝了,说贾家老太太年高,自己家却都戴着孝,实在无礼。
“今天下晌听人报说,王家现在门户严谨,安安静静,倒是比先前更像个勋贵人家了。”
庆海简略说完。
王熙凤忙颔首致谢,然而又好奇地问太子:“我们这些嫔御们都记得给陛下准备寿礼,我叔叔进贡了什么?”
“令叔啊,给皇上备了一份大礼。”太子把筷子交到端碗的那只手,另一只手则从旁边桌案上用两根手指捏了一个折子递给王熙凤,“而且是,托我转交的。”
王熙凤下意识后退半步,略带了些惊恐看向太子。
太子抬抬下巴:“你叔叔的临行辞折,无妨的。你看看。”
王熙凤这才犹犹豫豫地伸手接了过去。
又看太子一眼,见他毫不在意地低头吃喝,知道这是真心想让自己看,这才咬了下唇,胆战心惊地展开了。
入眼便是一大篇声情并茂、声泪俱下的谢恩辞别之作,深情款款、令人肉麻!
王熙凤强忍着恶心快速看到最后,却发现了一个名单!
啪地一声合上奏折,王熙凤就势便单膝跪下:“妾身不该看的!这后头还有好多人名呢!头一个我便认得,是常来王家的一位世交叔叔!
“这便是国家大事了吧?是朝政吧?
“我们后宫的女子们,我们不能干政!”
太子嗤笑一声:“就凭你个十三岁的黄毛丫头,孤再糊涂,也听不进你的裹挟蛊惑啊!你上哪儿干政去?
“孤只是想让你知道——
“你叔叔把他珍藏了十余年的一柄前朝利剑进呈给了皇上做寿礼,辞折上还点评臧否了若干京营中的将领。
“而且,他还先把这个名单递给了孤。
“怎么样?你知道为什么你这叔叔即便再无耻小人,皇上和孤也要用他的理由了吧?”
王熙凤愣了一会儿,才用力地点头下去:“是!妾身这二叔,真是聪明人!”
交了兵权打印不算,还把所有人员信息也都交了出来。
这种情形之下,京畿各大营,才算是真正回到了皇帝和太子手里。
之后京营不论交给谁,只要有这个名单,那都是手拿把攥。
——“只是,太子爷,就算能印证这名单是真的,可又能如何印证得了,这名单,是全的呢?”王熙凤天真无辜地眨了眨眼睛。
太子抬起筷子,用筷子尖遥遥点了点王熙凤,责道:“人家都说当皇帝的才多疑。孤看,你比皇上和孤,还要多疑!”
王熙凤撇了撇嘴:“这若换个人,妾就不说这样话了。可妾这叔叔,最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脸上一盆火,脚下使绊子。
“呵呵,也不是妾这叔叔如此,我们王家,除了我祖父和我父亲,大概都是如此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