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北宋穿越指南

  • 阅读设置
    北宋穿越指南 第575节
      一张张榜单贴出,头榜终于公之于众。
      “礼部试第一,南剑州剑浦县李侗!”
      好事者大声呼喊,又踮起脚尖举目四望:“李相公何在?李相公何在?”
      李侗根本没来看榜,在客栈研究微积分呢,他知道自己这次必中。
      李易拱手祝贺:“恭喜邦衡兄。”
      “同喜,同喜。”胡铨还礼道。
      他们两个,胡铨是第二名,李易是第七名。
      李公懋和李公鉴两兄弟,此刻都喜滋滋站在榜下。李公懋第五名,李公鉴第一百七十四名。
      沉寂三十年的磨刀李氏,如今又杀回来了!
      由于考试内容特殊,南剑州这次上榜好几个。除了陈渊的师侄李侗,还有陈渊的弟子邓柞等人。
      汉中和开封的中榜者也不少,都是系统学习过数学、物理的。
      前十名当中,福建三人,四川三人,江西两人,京畿一人,淮南一人。(广东人王大宝,这次被归为开封考生。)
      王大宝仰望着榜单,他赫然排在第三。
      老家那边,该修祠堂了!
      他确实属于开闽圣王的后代,不过却是迁徙到潮州的分支,而且还是分支的分支。
      虽然家里做生意很有钱,但一直没有出过进士官。
      这次考取进士,等殿试成绩下来,就该写信回家了,有充足的理由单开一处祠堂。
      从今往后,子子孙孙,都能以他创立的堂号行走于世间。
      堂号名称他都想好了,就叫“柳岗王氏”!
      这跟开宗立派是一个道理,乃古代士子的另一种荣耀,跟青史留名一样极富成就感。
      第587章 殿试也让太子做主
      垂拱殿。
      朱国祥递过去一份公文:“广东的大部分府县,都已经传檄而定。但有几个州县被农民军占据,李宝分兵前往广州镇场子,发现广东那几个主官皆该杀。他做不得主,上疏请求朝廷指示。”
      朱铭早就收到了李宝的信件,装模作样看公文,说道:“押回京再杀,免得地方官员惊惧。”
      广东的情况,格外滑稽,糜烂至极。
      先是转运使郑良回京述职,被人举报贪赃枉法、搜刮无度,打着花石纲的幌子中饱私囊。
      当时宋徽宗还未逃离东京,一听自己的花石纲被贪了,立即将郑良抓捕入狱审问。
      谁知道,郑良入狱的次日,就直接死在大理寺狱中。
      宋徽宗大怒,派御史陈述前往广州调查——郑良长期在广东做官,干脆直接在广州安家。
      就在这时,金兵南下,朱铭北上,宋徽宗吓得跑路。
      御史陈述奉命调查案件,趁着国家混乱之际,将离奇死亡的郑良抄家,并且私吞其数十万贯财产。
      然后,陈述也死在广州!
      广东转运使尹忠臣、副使徐庚,联手吞掉了这笔巨款。
      运判任孝开没捞到多少好处,在李宝分兵占领广州时,举报尹忠臣和徐庚杀人越货、私吞赃款、鱼肉百姓、盘剥商贾。
      李宝随便派人一打听,就发现任孝开也不是好东西。
      整个广东的官场已经烂完了,不但把农民搞得穷困至极,就连士绅商贾都大呼度日艰难,只有那些寺庙还过得十分滋润。
      听说李宝占领福建,广东官员纷纷献表投降,还想在大明新朝继续逍遥。
      朱国祥说道:“广东的贪污现象,比其他地方更严重。那里的地方主官虽有献城之功,但我打算一个都不用,全部罢免他们回乡。恶名昭著者,甚至还要抄家砍头!”
      “可以,反正地盘已经占得差不多,不需要顾及什么负面影响。”朱铭支持这种做法。
      在传统观念当中,父子俩这属于薄情寡恩。
      那些广东官员献出地盘投靠新朝,有功不赏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全部罢官,乃至于诛杀臭名昭著之辈。
      广东官场,之所以烂得彻底,一是天高皇帝远,二是官员在摆烂,三是有油水可榨。
      就拿转运副使徐庚来说,这厮被调去广南之后,认为自己遭到变相贬谪,下半辈子也没啥仕途追求,于是就开始疯狂盘剥捞钱。
      徐庚在贪污的同时,还写了首诗发牢骚:“拨置南荒果是非,性真全取未生时。前溪流水日夜逝,楼上主人浑不知。”
      直接就在诗中,把广东称为“南荒”。
      朱国祥说道:“即便全部罢官,也要一批一批的换,免得中间生出什么乱子。”
      朱铭说道:“这个版本的浙江省太大,还是要防一手割据叛乱的。既然福建差不多平定了,应该把温州、处州(丽水)划入福建管辖。”
      “也行,”朱国祥说道,“今后的浙江富余财政,拿出一些来支移福建。”
      支移,既财政转移支付。
      福建太穷,浙江太富,应该互相帮衬一下。
      父子俩几句话,就决定了东南生态,温州和处州今后都属于福建省。
      朱国祥看看天色,起身说道:“时间差不多了。”二人结伴往南走,很快就来到大庆殿。
      “皇帝驾到!”
      “太子驾到!”
      北宋殿试,在集英殿举行。
      如今换成大庆殿,更加宽敞、开阔、明亮!
      已经坐在那里等着考试的士子,听到喊声俱为诧异。
      殿试应该皇帝主考才对,咋太子也一起来了?
      却见朱国祥坐下,挥毫写出一行字,殿试题目就算出完了。
      侍卫捧到殿中宣读题目:“制曰:试论旧宋治政之得失,请明著于篇,毋泛毋略,朕将亲览焉!”
      考生们齐刷刷抬头,颇为愕然的看向皇帝,这种殿试题目未免也太直接了吧?
      大部分考生都愣在那里,急得想要抓耳挠腮。
      这玩意儿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难写。
      首先,得确定一个核心思路,再围绕其进行讨论,还得引经据典,否则文章就不精彩。
      其次,旧宋的得与失都要写,如何控制一个度却很难。
      最后,还得对旧宋的整体情况颇为熟悉,必须言之有物才行。
      认真学习过朱铭文章的李侗和胡铨,几乎同时提笔开始写道:“臣对:臣闻《尚书》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遣词造句略有不同,但他们两个的策论,开篇主体思想是一致的。
      写到一半,开始出现差别。
      李侗主要阐述旧宋“失德”,胡铨偏于论述旧宋“失功”。
      朱铭在大庆殿坐着看书三个小时,突然起身开始溜达,来回查看考生们的文章。
      就像监考老师走来走去,把考生们搞得压力极大。
      最终,朱铭停留在李侗身边,甚至拿起已经写完的一页草稿。
      阅读之后,轻轻放回。
      第二次停留,是在胡铨身边。
      把两人的卷子看了个大概,朱铭更喜欢胡铨的文章。
      蓦地,朱铭在另一个考生身边停下。
      “臣对:唐末五代,九州纷扰……赵宋初立,百姓厌极兵戈,始以文治而天下欣然……”
      这个考生先写赵宋如何立国,怎样把国家治理得富裕繁荣。
      又写三冗问题,以及王安石变法得失。
      最后用了大量篇幅,怒斥宋徽宗残害百姓,还骂这昏君到了杭州也不知悔改。
      朱铭扫视其籍贯姓名,顿时恍然微笑。
      钱塘,张九成。
      这位浙江考生,被宋徽宗祸害得不轻,喷起来毫不掩饰、酣畅淋漓。
      张九成祖籍开封,祖辈迁居钱塘,本来家底就不厚,又遭花石纲反复折腾。到他十八岁的时候,已经穷得放弃科举,跑去给富户做家庭老师为生。
      好歹赚了些钱,张九成进京游学,期间还弄到一本《道用策》。
      盘缠用尽,张九成又返回钱塘,继续以教书为生。大儒杨时病死前一年,收下张九成做弟子,但他主要还是靠自学。
      除了自学和教书,剩下的时间,张九成坚持参研佛法。
      或许是对现实过于失望,张九成有些厌世情绪,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一场幻觉——此君乃真正的心学始祖,率先提出“心即理”的思想。
      宋徽宗逃到杭州之后,把那里搞得物价飞涨,而且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张九成还要养活全家,他的工资难以支撑开销,只能把田产陆续卖掉,恨不得宋徽宗早点去死。
      李宝攻占杭州,迅速平息混乱,张九成对此赞誉有加。
      他又通过杨时的旧友,弄到一个举人名额,然后借钱进京科举。
      这位老兄,此时穷得叮当响,住在郊外的破房子里,进城考试需要走两个小时。
      中午,太监和侍卫端来饭菜,悄无声息的放在考生桌上。
      外面还有大桶盛汤,考生可以离开座位去打汤,也可以由侍卫陪同着去拉屎撒尿。
      已经半个月没吃细粮的张九成,用筷夹着肉包子狼吞虎咽。
      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