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北宋穿越指南

  • 阅读设置
    北宋穿越指南 第559节
      昭惠庙,即通远王祠。
      此时妈祖信仰还不是主流,官方认定的海神是通远王。
      泉州这边,每年夏冬两季,都会祭祀通远王以祈求季风安稳。
      通远王祠本来属于道教庙观,如今却已被延福寺给兼并。
      佛寺不但顺利兼并道观,而且还想把道家祭祀仪式,按照佛家戒律进行修改……可见福建佛教之强势!
      陈元老立即转变话题:“童贯那厮,前几日劫掠福州海商,很可能还要派兵来泉州征粮。旧宋朝廷大势已去,万万不可再助纣为虐。吾已派遣士卒,于海陆两方放哨,一旦遇到童贯大军,还请延福寺出动僧兵相助。”
      慧邃禅师说:“阿弥陀佛,童贯盘剥无度,福建生灵涂炭。我佛虽然慈悲,亦有金刚怒目,童贯若再派兵来,延福寺僧众定然全力相助!”
      “那就拜托禅师了!”陈元老顿时放心。
      二人在寺内吃了斋饭,便态度恭敬告辞而去。
      回城的一路上,所遇者近半是和尚。
      有些人并非和尚,却故意搞成和尚打扮。又或者买到了度牒,连头发也不剃,出门以头陀模样示人。
      还有许多投身寺庙的工匠、伙计、佃户,也都扮成和尚的样子。
      陈元老和李邴对此习以为常,他们一个从小生活在福州,一个从小生活在泉州,早就已经司空见惯了。
      回到州衙,陈元老处理了少许公务,便踱步去后宅躺下休息。
      他已派了心腹前往浙江,想搞清楚那边局势如何,如果大明天兵进入福建,他就在第一时间改旗易帜。
      陈元老是一个官迷,他作的登科诗很有名:引领群仙上紫微,云间相逐步相随。桃花直透三层浪,桂子高攀第一枝。阆苑更无前骤马,杏园都是后题诗。男儿显达当如此,满袖馨香天下知。
      不管是大宋还是大明,只要不影响他做官即可。
      “相公,相公……”仆人领着一个厢兵飞跑进来。
      陈元老迷糊间睁眼问道:“何事?”
      那厢兵说道:“有七八条海船,忽然驶到晋江口,齐刷刷挂上古怪的旗帜,又从船上下来好些兵!”
      “是什么旗帜?”陈元老问道。
      那厢兵说:“似是画的太阳与月亮。”
      “日月之旗?定是大明天兵来了!”陈元老猛地站起,“快快召集城内官吏,随我一起出城迎接天兵!”
      泉州城内各个衙门,很快就闹得鸡飞狗跳,诸多官员带着属吏集合。
      他们在陈元老的率领下,欢天喜地出城而去。
      李宝本以为自己攻城要费些力气,却见泉州官吏敲锣打鼓出迎,甚至连本地富商也跟着来凑热闹。
      “福建风气,叹为观止!”李宝感慨道。
      陈元老此时却在犯迷糊,不知大明军队咋来泉州了,简直就像神兵天降一样。
      却是李宝的出兵速度太快,除了追击童贯之外,只在查抄西禅寺时耽搁一天。
      泉州这边的官员,甚至不知道他已拿下福州!
      “泉州知州陈元老,率本州官吏拜见将军!”陈元老还是要面子的,只是作揖,没有下跪。
      李宝问道:“辛兴宗可有带兵过来?”
      陈元老一愣,随即摇头:“辛兴宗在福州。”
      李宝说道:“俺刚从福州杀来,童贯已死,辛兴宗带兵逃跑,很可能会逃到泉州。”
      陈元老大惊,连忙说:“还请将军出手,保护泉州百姓平安。”
      “这个你不用担心。”李宝说道。
      陈元老说:“敢问将军贵姓。”
      李宝昂首挺胸道:“大明曹侯、云麾将军李宝!”
      大明现在只封了五个侯爵,都以各自的家乡为封号。
      但石元公、张镗、杨志三人,封号都来自于县名。只有张广道和李宝,封号来自于州名。
      李宝的家乡古属曹州,因此被封为曹侯。
      至于云麾将军,在北宋属于武散称号,到了朱铭这里却是军衔(从三品上)。
      此次灭国回京,李宝的军衔估计要连升三级,变成从二品的“镇国大将军”。(杨志因为重创西夏军队,已升为正三品上的冠军大将军。)
      当然,肯定不会赏无可赏,除了军衔还有爵位,还有各种加官和荣誉称号。所有赏赐都升到头了,还能再创一套荣誉职务来封赏!
      泉州官员虽然不清楚北边啥情况,却也从过往海商口中,得知了不少关于大明的消息。
      眼前竟是大明五侯之一的李宝?
      陈元老的身体瞬间矮了三分,态度变得更加恭敬殷勤,满脸堆笑说:“将军快请入城,下官已准备好明字旗。却是不知新朝有日月旗,只让人在旗帜上绣了个明字。”
      李宝感觉很有意思,问道:“你是最近才绣旗,还是早就把旗绣好了?”
      陈元老一脸正气道:“旧宋朝廷无道,新明顺天应人,下官已经绣好明字旗一年了。”
      李宝呵斥道:“放屁,新朝国号为大明,此事大告天下都还没一年!”
      “呃……”陈元老顿时词穷。
      第570章 辛兴宗要海外建国?
      当李宝问及泉州寺庙时,一向崇尚佛道的陈元老,瞬间就失去了宗教信仰,甚至还给李宝提出许多建议。
      “延福寺属于十方丛林,近几十年来迅速壮大,”陈元老说道:“其信众极多,敌视者也多。那些走海路的舶主,最关注的是信风,认为信风乃神灵所出。通远王就是泉州海神,为诸多舶主共祀之神,但通远王庙却被延福寺所并。”
      李宝笑道:“那些舶主不高兴?”
      陈元老点头道:“一些信佛的舶主,支持延福寺吞并通远王庙。但更多舶主却愤怒不已,而且每次出了海难,就认为是僧人亵渎通远王所致。延福寺的住持,还多次表示要以佛戒祭祀通远王,那些舶主就更加怨声载道。但他们又不敢得罪延福寺,因为许多舶主需要依靠延福寺供货。”
      李宝点头:“吃饭的行当不能丢。”
      陈元老说:“隔壁的莆田有林氏巫女,传其死后显灵,常在海难中救人性命。一些舶主不满延福寺,就频繁阴祀林氏女,渐渐形成私祭之风,而通远王则属于官祭。”
      这种争夺香火的事情,李宝半点兴趣也无。
      陈元老又说:“护安功德院最好别动,这座寺院的僧众个个习武,其俗家弟子遍布泉南。并非担忧将军的天兵,打不过护安院的僧兵,而是没有那个必要。此寺占地不过四百亩,寺田也只有几千亩,主要是靠香火钱来维持。”
      护安功德院,又称东禅招提寺,其实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
      在后世的各种野史当中,这座寺庙可谓“忠义两全”、“武德充沛”。
      朱温篡唐的时候,由于闽王依附朱温,南少林公然起兵反对,结果被闽王把南少林给毁了。
      南宋末年,蒲氏背叛大宋,南少林又是千僧举义,结果被蒙古兵给屠僧毁寺。
      最后一次是在清朝,南少林参与反清复明而被毁。
      当然,这些野史得带着脑子去阅读。
      第一次焚毁南少林的闽王,乃是贫苦出身的起义军将领。史书评价皆溢美之词,选贤任能、轻徭薄赋什么的,被誉为“开闽圣王”,他对寺庙的态度恐怕不怎么恭敬。
      第二次蒙古人毁寺的记载,可以当成清代武侠看,金钟罩、铁布衫都给整出来了。(南少林抗元并非全是假的,许多人物和事件符合史实,应该是根据民间传说进行艺术加工。)
      不过从南少林的“护安”寺名,以及宋代文人的诗歌笔记来看,这座寺庙估计真养着很多武僧,而且对外招收俗家弟子进行武术培训。
      而且寺内供奉的神佛也很有意思,分别是达摩祖师、十三棍僧、十八罗汉和九天玄女……突出一个兼容并包。
      福建多山,也多山贼。
      海贸兴盛,亦多海寇。
      练武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已经有镖师的雏形,这些“镖师”很多就出自南少林。
      陈元老说:“上次童贯派兵来征粮,泉州僧兵将其击退,护安功德院(南少林)的武僧就出了大力气!”
      “明白。”李宝点头说。
      南少林的规模不大,田产也只有几千亩,平均下来每个僧人仅几亩地。
      油水不多,还是硬茬,真没必要动手。
      当然,李宝会如实上报给朝廷,朱铭肯定要进行处理。
      和尚练武耍耍棍棒可以,兵甲全得交出来!
      那个什么延福寺,李宝却是要查抄,因为那里的粮食足够多啊。
      先灭了辛兴宗再说。
      李宝不愿在泉州等着,他主动北上前往清溪(安溪)。
      ……
      此时辛兴宗刚到青阳铁场,由于翻山越岭不便,难以携带大量辎重,他把一些粮食和财货都放弃了。
      抵达青阳铁场,立即搜罗船只,顺手把这里给抢了一遭。
      数千胜捷军,早已怨声载道,因为他们看不到未来!
      辛兴宗对麾下将士说:“现在有船了,可以坐船去泉州。到了泉州又有海船,可直往广州而去。广州富庶,女子财货无数,允你们在广州大掠三日!”
      大掠三日的承诺,已经无法提振士气,很多人都想回北方老家。
      而且大明军队席卷东南,广州迟早也被攻占,到时候他们还能往哪里逃?
      辛兴宗见士气依旧低靡,又说道:“去了广州,就以两广之地附钟相,诸位都能在大楚国封妻荫子!”
      脑子稍微聪明些的,就知道这话纯属扯淡。
      广西的大宋官兵,可是在士绅的支持下,跟钟相的楚军硬刚两三年。他们会配合辛兴宗降楚?
      恐怕就连广东的地方官,都不会再把辛兴宗当回事儿。
      胜捷军现在已成丧家之犬,跑到哪里都被嫌弃,只能靠武力来慑服州县。
      将士们坐船前往清溪县城,私底下都在暗中交流。
      “从陕西到开封,又从开封到杭州,如今又在福建被人追着跑。俺是不想再跑了,听说岭南瘴气多,去了广州就是送死。”
      “俺想回陇西,俺可是陇西良家子,不晓得家里人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