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 阅读设置
    第387章
      ……
      是否可行?还请陛下指示!
      最后,祝陛下胃口好好!睡觉饱饱!
      注
      :另随信寄上荔枝、龙眼、木瓜等特产水果,请陛下尝鲜!]
      数日后,咸阳,章台宫。
      嬴政放下满纸字句的信件,剥开一颗龙眼放入口中。
      同样的清爽甘甜,但与荔枝相比,又是别样的风味。
      “令少府来人,将仙使寄回的瓜果洗切呈上。”
      嬴政又吩咐道:“再请两位丞相及诸卿,入宫议事。”
      “唯!”
      蒙毅:他懂!
      又是两个多月过去了,定然是仙使又已建好桂林郡治所、梧县县城,汇报了进度。
      并且又有新的建制郡县计划,写信来请示。
      件件有回应,桩桩有请示,还无比用心,记得给陛下寄特产瓜果。
      #这不得炫耀一下?#
      ……
      在写信寄回咸阳后,拔营往西,到‘南宁’之前。
      率兵先行,扫除前进障碍的两员副将——项籍和韩信,各率领楼船士三千,也终于即将进入西瓯的核心地界。
      先前南越收服的容易,而与之并立的西瓯势力,现在终于也相遇了。
      而他们在建立象郡之前,必将先迎来与西瓯诸部的交锋。
      自南下以来,因为南越诸部主要部落当先臣服,韩信和项籍两人之后面临的只是中小部落。
      因此两人各率一小股兵力,搜寻收服四散山中的小部落,以秦兵之勇、盔甲之坚、兵械之利,从未尝败绩。
      此次在拔营,正式与西瓯主力诸部交锋前,南征主要人员齐聚一堂。
      “按照旧例,拔营出发前,商议商议未来一段时间的用兵计划。”
      到达瓯越也才半年时间,但韩信和项籍真正地带兵上战场,已有数十次。
      这对人的精神气质,乃至体魄面容的历练,都是巨大的。
      尤其是韩信,半年间,身高已经往上追了半个头!
      面容轮廓随着婴儿肥消减,也慢慢显露。
      以前更像傲娇的高傲,也掺入了坚毅、冷静。
      变成了冷傲的兵仙崽。
      嗯,现在称呼少年兵仙,会更贴切。
      十三岁的少年兵仙韩信,大约是到了叛逆期(?),日常非必
      要时,愈发沉默寡言了。
      韩信:“嗯。”
      #愚蠢的大人,你们根本就不懂!懒得和你们说话!#
      ——周邈:大概就是这样。
      韩信(冷傲、无语):污蔑。
      视线交错间,交流代沟已经尽数展现。
      而项籍,晒黑了,也长高长壮了。
      但似乎是只是长了身体,性情还是一如既往。
      项籍疑惑:“还需商议?”
      “一如先前,分兵收服就行!”项籍就像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热血少年漫主角,阳光健气,热血沸腾!
      周邈改变看法:不,性格上也还是有变化的。
      大概是连战连胜带来的底气,收服了近二十个瓯越小部落,让他更加自信了。
      “韩信,我们这次再比一比,看谁收服的部落更多!”
      周邈不及开口,项籍又向韩信邀战。
      没错,在张良不插手出谋划策的公平情况下,在之前的数十次小战役中,韩信所率队伍战绩更胜项籍的一筹。
      韩信年龄小一岁,武力甚至不及一个寻常楼船士。而项籍之勇,已可力战十名武士。
      韩信嗤之以鼻:“无聊。”
      根本不接项籍的茬。
      项籍被韩信不屑的态度一激,胜负欲反而更加爆棚!
      不过没来得及纠缠,军师一般存在的张良就当即打断:“骄兵必败。”
      张良:“莫要因为之前一帆风顺的战况,就轻视西瓯主战场。”
      “之前的战无不胜,是因为南越主力诸部早已望风而降,你们征战所往,并无千人以上的大部落。”
      “数百人的中型部落都少有,多是百来人、几十人的小部落。探子一旦搜索定位,便上千兵力前往包围征讨。
      以多胜少,又兼兵甲之利,战无不胜有何骄傲?”
      “那是理所应当!但凡输一场,都是耻辱!”
      南方湿热,周邈穿的短褐单衣,没有宽袍广袖遮掩。
      就正大光明地向张良竖起大拇指!
      #谋圣,说得好!#
      看得一清二楚的韩信和项籍,也不敢反驳。
      但韩信表示与项籍
      并非一路人,不在张良话里。
      “智武侯言之有理。”
      韩信进而分析,“西瓯主力诸部聚集在郁水一带,我们先前已经蚕食数个西瓯小部落,有所交集后对其已有所了解。”
      “它们与南越的部落并无多大不同,因此可以适度借鉴经验。但西瓯主力诸部多是大型部落,人数有上千者,宜当谨慎以待。”
      “只因他们占据地利,想要在山地密林中征讨围剿,需得至少双倍兵力,方才能确保必胜。”
      即是说,至少两千、最好五千的兵力,才能确保围剿一个大部落时必胜。
      但是,“若西瓯诸部联合迎击,大秦兵力就还要再上翻数倍,才能以压倒性局势,以最小伤亡夺得必胜战果。”
      再上翻,那就是两万兵力全军出击了。
      当然,如果不计较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