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

  • 阅读设置
    [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_49
      他虽未见过崔颂,但这个时代评定一个士人,第一标准就是“观”。观他的外表,观他的气质,观他的衣着,观他的行止神态。
      所谓相由心生,衣既礼,一个人的外观能透露出很多信息。
      容姿甚美,气质卓然,行止潇洒有度,穿着高贵得体。
      无论怎么看,都是当代名士中的翘楚,绝非普通人。
      因而何大将军起了拉拢之心,坐到这位年轻的士子身边,主动搭话。
      他想,就凭着党锢之祸和宦官的恶行,天下的读书人没有不讨厌他们的。拿他们做话题,总能成功激起对方的愤慨,然后他再附和几句,借着同一战线的交情与对方结交一二吧?
      等对方接纳了他,他表明身份,以礼辟召,将这位少年名士纳入帐下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然而他料中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尾。
      他想了一百种应对的方案,惟独没有想到——对方会不接他的话茬。
      这就有点尴尬了。
      更尴尬的是,刚刚他在往这边走的时候,看到另一边的酒台子上坐着一个熟人。
      因为对那个熟人有偏见,他只略微点了头,就视而不见地径直过来,也不知道他现在这尴尬的处境,叫那人看见没……
      何进抬头往来处瞅了瞅,正见那位熟人手握酒碗,朝他遥遥一敬。
      如果此刻崔颂看向那边,定能认出何大将军的这位熟人,也是他的“熟人”——那位曾帮他解围的曹校尉。
      曹操自是注意到何进的尴尬,但他浑作不知,只敬完酒,就低头自饮,全然不管那边的是非。
      何进很想就此离开,但叫他怎么都看不顺眼的曹操就在那边坐着,他怎么也不能灰溜溜地走人。
      何进便开始大肆谈论宦官参政的弊端,阐述身体残缺之人,心智定然也是不全,让宦官执掌权利,本身就是个错误……
      他不仅批判宦官,还将制度本身从头到尾地否定了一遍。
      虽言之有物,但略显偏激的观点,直叫曹操眉头大皱。
      早在何进向策士问计的时候,曹操就表达过自己对打压宦官一事的看法。
      除首恶。即除去罪大恶极的十常侍,而非将所有宦官一杆子打翻。
      而何进当时的驳斥之语,与此时十分相似。
      曹操暗道“道不同不可与谋”,正要拂袖而去,却听那个方向忽然传来一道轻笑。
      第20章脸比较帅
      “行人绊于崎道,怪石乎?怪履乎?怪道乎?”路人在崎岖的山路上被绊倒,是要怪石头不长眼,怪鞋子不坚固,还是怪山路崎岖难走?
      如泉水注入玉石制的杯盏,水花四溅,叮咚清泠——那声音激得人精神一振,宛若被濛濛细雾环绕,说不出的凉爽。
      如此特别的声音,听之难忘,曹操几乎在第一时间认出对方的身份,凝目往那个方向看去。
      先前因为视角所限,未曾看清的面孔,如今因为起身的动作,尽数展现在他的眼皮底下。
      朗朗如月,皎皎如玉。
      确是他在京郊见过的崔家小郎。
      曹操复而坐下,取过早已空了的酒坛,摄在手中。
      不起眼的角落,崔颂在忍无可忍地顶了何进一句后,若无其事地坐下,继续呷酒。
      何进被这突然发作弄得愣了下,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自然是怪自己了。”
      山路再怎么难走,会被绊倒也是自己的原因,难道还要去怪一个死物?
      却见旁边少年侧目而视,掷盏而笑:“既如此,为何还要怒叱宦官之制?”
      何进道:“此二者有何联系?”